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文科的同学们注意了!学好高中的历史知识点,备战高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 1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欧洲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枕,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3、“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①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

②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③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⑤1807年,富尔敦发明汽船

⑥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打破国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欧美及亚洲扩展.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本流动,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③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④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⑤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 2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

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

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二、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 3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同时市场扩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作物带回欧洲,传遍世界,引起英国下层人民食谱的很大变化.欧洲的植物、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沉重打击可教会的威信,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枕,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渐趋尖锐.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①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②殖民扩张的影响:a、对殖民国家来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b、对殖民地来说,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 4

一、爆发条件

(一)条件:

1、政治背景:19世纪末,随着清王朝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发展,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

①兴中会:198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其机关刊物《民报》

6军事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6、机遇: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宜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2)法令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须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12年由参议院制定。(2)内容:①主权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民自由权利:人身、言论、集会、选举、被选举等。

③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结局

(1)192年2月12旦,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四、评价

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思想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③近代化: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拓展: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客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异常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1)没有一个初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2)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组织换散,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3)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未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4)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lt;<<返回目录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 5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lt;<<返回目录

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范文整理_精选范文网

文科的同学们注意了!学好高中的历史知识点,备战高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丝织业中国又最早养蚕缫丝织绸。距今四五千年已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