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
相关文章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思想,使之变得完善,那就把它抛弃,拥有知识,却毫无本事------不知如何使用,还不如什么都没有学,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 1
秦朝
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汉朝
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
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划长江,宋齐梁陈据建康。
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高中历史学习技巧:如何记住中国古代史
唐朝
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神勇玄宗清女祸,繁荣盛世号开元。
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五代十国
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前蜀早亡接后蜀,依辽北汉晋阳愁。
南平南汉兼吴越,后蜀南唐作宋囚。
宋朝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辽夏与金邻作寇,靖康之变帝成囚。
康王即位开南宋,秦桧杀飞令铁羞。
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
高中历史学习技巧:如何记住中国古代史
元朝
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
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
明朝
太祖金陵创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
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
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侵京。
吴贼卖祖山河变,江北江南属大清。
清朝
太祖兴清顺入关,扬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启,嘉道弱朝咸续延。
鸦战外加权丧尽,天国内耗力消残。
垂帘慈禧维旧政,炮震武昌宣统迁。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 2
一、时间:14世纪——19世纪前期
二、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由盛而衰;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祖国的辽阔版图最终奠定。
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古萌新;西方传教士来华,中国开始了解先进的外来文化,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势头。
4、对外关系方面:明朝前期,中外关系和官方贸易出现盛况;明中后期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对外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中国发展;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正式形成。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3)影响: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朝设军机处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的军机房。
(3)发展:由一个暂时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常设中枢机构。
(4)权限: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跪受?a href='//' target='_blank'>事迹?洗?麓铩?/p>
(5)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但造成皇权的高度膨胀,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主要功绩
A清除分裂,割据势力
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击败郑氏政权,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平定葛尔丹叛乱,加强了对新疆、蒙古的管辖。
加强民族团结:与蒙古各部会盟;册封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宗教领袖;尊孔崇儒,开科取士笼络江南士子。
B维护国家主权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2)功过评述
A功绩: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康乾盛世的基点。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不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B消极: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盛世之下面临危机。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 3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 4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 5
兴趣
历史这种东西就像听故事一样,就像爸爸妈妈给我们将以前他们小时候的事,晓得时候相信大家都是想听的,如果是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同学们历史应该都会很好,平常的那些历史教学方法太枯燥了,这是我认为的。
重点
然后考试的时候往往最需要记住的是,这个事件的地点时间主人公,所以也是要抓住重点的。
多看
除此之外呢,还要多看其他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的你相当有用!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多做
做练习很重要,买套卷子,专门做选择题,一道题隔开时间重复做它几遍;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需要背点东西,可以根据关键词来记。先把要记的一段文字分开类型,例如记“什么原因”之类,先分开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等。再列出关键词,如“半封建半殖民”“民族融合”等,就算不能逐字完全背出,考试也能根据关键词“吹”出来。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参考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