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
相关文章
高中的历史,经常的归纳总结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因为知识点很多,很琐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历史知识点最新总结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 1
1、报刊:①.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②.《昭文新报》一般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③.戊戌变法时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有着重大启蒙作用。④.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与之并存的《光明日报》等其它类型的报刊,内容丰富。⑥.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
2、电影:①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②.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③.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电影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⑤.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⑥.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技术(如卫星传送)的进步,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4、互联网:①.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网络媒介”同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②.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③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 2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凯恩斯主义盛行
2、表现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理论,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3、变化
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4.历程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2)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3)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5.评价
(1)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福利国家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3.影响
(1)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四、“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
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工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2.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O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由此问世。
3.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 3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
②日本诱降的影响;
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
标志: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_”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_的路线。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二、皖南事变(1941年初)
经过:
新四军900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_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的对策:
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
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
19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_政策造成的恶果。
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独裁统治的特征:_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结合、渗透。
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 4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过程: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
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政体
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确立: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②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发展: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背景:(艰难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 5
1、民间手工业的形式: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②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③隋唐:恢复和发展
④两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⑤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⑥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花楼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范文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