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1
一
一、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1.主要内容
(1)联邦制
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的出现)
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制
3.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局限性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5.建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
1.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作用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及金钱政治。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2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_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批红(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顶峰)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_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简速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_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_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_社会动荡的隐患。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3
理解布雷顿森林会议,识记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
1、含义: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②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过程: 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根据规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成立,由美国人担任主要职务,拥有对这两个机构的绝对控制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这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
4、评价:
积极: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②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4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1.主要内容
(1)联邦制
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的出现)
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制
3.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局限性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5.建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
1.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作用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及金钱政治。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5
一、亚太经合组织
(1)建立:1989年,在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2)扩大: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加入该组织
(3)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4)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
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时间:2001.11.11
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作用: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意义: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1)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推动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疏通了流通渠道。
(3)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4)影响:
积极方面:?①能有效的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②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
③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5)展望: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