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生物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生物整理复习笔记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 1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元素组成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氨基酸(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N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1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M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平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N×α-(N-M)×18;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 2

一、落实考试说明要求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考试说明(下称“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复习,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可能会超越课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⑤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的关系。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教师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率。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老师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 3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 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 4

(1)XY 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 5

第四章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及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酶的概念及特性(三个),酶促反应的过程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都分别有什么影响?

4.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5.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注意每个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方法及结论)

6.光合作用的概念?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场所、所需条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反应式以及两阶段的联系。

7.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照、CO2浓度、温度?都如何影响?

8.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无氧)每种类型的阶段?每一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反应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9.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农业生产上提高细胞呼吸;蔬菜水果保鲜,抑制细胞呼吸。(了解实例)

10.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丙酮、层析液、石英砂、碳酸钙的用途及实验结果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几种?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个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无丝分裂的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形成新细胞?

6.细胞分化的概念

7.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9.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癌细胞的特征?

1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

TAG标签: 生物 复习

高一生物复习指导方法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