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
相关文章
家就是居住的地方,乡就是一个地方的统称。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我的家乡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 1
早晨,太阳已微微地探出了头,露出它那张可爱的笑脸。家乡显得特别的宁静,让人感到闲适、舒服。
走过村头,高大的龙眼树上响起鸟儿欢快的叫声。突然,一只大鸟飞了出来,使劲地拍打着翅膀向高空飞去,我想,它可能是给它的宝宝们寻找食物去了。
来到一片草地上,我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面。闭着眼,我闻到了新鲜的花草味儿,让人感到很清新。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缓缓地向前蠕动着……有种想逗一逗它的想法,于是,我拔下了一棵草,阻挡了它的去路,本以为它会转头向后蠕动,但它却没有后退,仍然艰难地向前蠕动,这小东西的脾气还真倔强!看它一连撞了好几次,有点不忍心,便把草拿开,让它自由地爬去。
经过一片稻田,金灿灿的稻谷闪闪发亮,饱满的谷粒拉弯了禾苗的腰。旁边已有一些农民在收割稻谷了。农民伯伯看了看我,憨憨地笑着,向我打招呼,我也以笑回应了他们。
继续向前走去,来到一座山脚下,望着高高的山,我有种想征服它的欲望。我一步一步爬了上去,路上一直想着蚯蚓勇往直前的精神,使我有了动力,好不容易爬了上去。俯瞰下面的村庄,村庄顿时变得极为渺小,村庄的美景尽收在我的眼底,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心情格外舒畅。
我爬下山,向北走去,眼前出现了一大片柑橘林,熟透的柑橘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遇到了果园的'主人,向我热情地打了声招呼,然后硬是把一大袋柑橘塞进我的手里,我不要好意思回绝,就只好把柑橘拿回家中啦。
很快地,我来到了村尾,旁边有人挖了一个小池塘,放了许多的鱼在池里养,这鱼塘的主人很友善,每次我们想要钓鱼时,他总是允许我们来这里钓,钓完之后,再放回去养。有时候,因为我们不懂得怎样把鱼从钓钩里拿出来,把鱼给弄死了,正当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他反过来安慰我们,笑着说:“鱼塘里还有很多鱼呢,死了一两条又没啥影响,趁着新鲜,你们拿回去吃吧。”于是,我们便展颜欢笑了。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宁静与闲适,更爱家乡淳朴热情的人们!
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 2
周五一放学,我便马不停蹄地回到浦东,表面上是要去参加表哥的婚礼。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却只是单纯的想要去看看久违的“家乡”。“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即便我未到暮年,可我对家乡思念之情,却比想象中的要越发的浓厚。
家乡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这里承载着我美好的童年,我最亲的外婆、家乡的泥土、家乡的油菜花、家乡的小河……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景色,由城市的高楼大厦,渐渐出现了平坦的土地,各色的庄稼,一幢幢村庄的矮平房映入眼帘。那种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即使浦东正在飞速发展,许多村庄也渐渐城市化了。但总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每次来到家乡,我都会觉得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家乡是我倾诉的对象。如今读高中的我,学习的压力可想而知,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而乏味。身处车水马龙,鱼龙混杂的城市街道上,总感觉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无法自拔。自己便犹如一只笼中鸟,没有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任我飞翔。遭受瓶颈时,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嘈杂声令我烦躁和不安。老师的叹息声,父母的唠叨声,无不是我倍感挫败。这时,家乡便成了我的依靠和牵挂。我向家乡倾诉,它也总能给我指引方向。这里还有我最爱的人“外婆”,我爱吃外婆的菜,她的笑容总能给于我力量,让我燃起信心。
家乡的景色也是最迷人的。这次回到家乡正好下了一场春雨,空气格外清新,我从空气中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雨静静地下着,柔柔的、密密的。雨打湿了我的脸颊,是轻柔的,就像外婆的手一般。雨水滋润着大地,放眼望去,远处的田地、小河、行人都是朦胧的,绿色覆盖了一切,预示着冬天将要过去,嫩绿的新芽喝饱了甘露,从枯黄的树枝里冒出了头,水珠落在叶片上,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了一滴又一滴的雨珠。外婆正烧着晚饭,用的仍是最古老的灶头,徐徐的青烟从屋顶的烟囱中飘出,竟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雨水下在小河里,形成无数个小喇叭,一张一合的形成了“滴滴答答”醉人的音乐声,鱼儿不时冒出头来,呼吸着这分外清新的空气,并不时吐出两个泡泡作为回报,鱼儿们或怡然不动或俶尔远逝,有趣极了。朦朦胧胧中,竟形成了一幅优美而又富有诗意的水墨画。真是好一幅“炊烟戏水”图啊!身处此情此景,心中多日的烦恼便一扫而空。站在小溪边的我,忽然听到不远处外婆“开饭了’的叫声,由远及近,不知为何,鼻子竟一阵酸,我淡淡的一笑,向外婆家的方向跑去。
长大了,每个人都要面对世间百态。但是,小时候在家乡的岁月总是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在我看来,家乡不仅承载着一个孩子最初的梦想,更成为了这个孩子将来所面对一切的见证者。我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爱着家乡,家乡也爱着我,家乡在我的心中是无法替代的。这份浓浓的家乡之情将一直延续下去!
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 3
时间太窄,指缝太宽,风起云落,悄然间,光阴在一处处缝隙里随风溜走,直至我再也摸不到它布满褶皱的脸庞,再也听不到那明亮的笑声。风,无影无踪地带走了很多,也把一些东西真真切切地卷进心里,就像家。很难为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也许这本就是一种情感。念风起时,一拂清袖,一抹乡愁。
微风,洋槐,暗香。
我从小喜欢槐花的香味,那是乡下老屋特有的味道,说不上浓郁,却足以满足我挑剔的嗅觉。记得那时还小,常常光着小脚丫走在泥石地上。每逢春天,就习惯性地跑去角落里那棵槐树下练字。它并不高大,枝叶都很繁茂,白色的骨朵一团一团地挤着拥着,直压枝条。一阵风吹来,它们谦卑地集起花朵,向下垂落。绿叶和白花密密地斜织着,如此青翠,如此醉人。
“奶奶,我要爬树!”没等她同意,我已经环抱树干,一点点向上挪动了。只觉每向上一步,就与花香相融一处。风吹起来,撷走压枝的串串花朵,飘落的淡淡花香直叫人浑身酥软。我顺手摘了一串槐花,先闻了闻,又用小嘴抿了抿。“奶奶!槐花好甜啊!”我惊喜地大叫,连头上的两个朝天辫也随着风一起摇摆起来。奶奶也没抬头,继续忙她的针线活,光是咕嘟了几句:“好好好!我家孙女会爬树了。”每当这时,我总是摇晃着树枝,和着风,唱些不成调的歌谣。在风里,歌声被越传越远,当然,还有似槐花一样甜蜜的“咯咯”的笑声……
家乡,在风里回味。
清风,他乡,成长。
终于,迈出了离家的第一步,过起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活;终于,与清风明月相伴,树起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志向。
那天下午,我独自在操场上跑步,欣喜地发现了几株长在跑道边上的蒲公英。它的种子好似绒毛,慵懒地贴在短小的茎上,清风徐来,毛绒绒的一团开始摇晃,在风中缠缠绵绵,像极了一场临行前的告别。不一会儿,它便撑起一把小伞来,慢悠悠地飘起,而后随风远去。我看着,轻轻地吹走手边的一团,给予它这不能够停留的爱。
我笑了笑,想起远在家乡的爸妈,他们好似一阵清风,送走迭走迭行的我,任我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当风轻轻吹过的时候,我回过头,总能看到坚定的支持而后更加义无反顾。在风里,父母的温暖不断磨平我的棱角,哪怕背着伤痛,也学会了安然一笑。
家乡,在风里远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一场离童年和家乡越来越远的旅行。如今,我不再是那个知多少花落的孩童,也再没有深夜独泣的稚嫩。相反,走得越远,越发觉,那方土地给予我的是根的力量。有一阵风吹过,原本忧伤的情愫伴随着它,弥漫在这个充盈的世界里。原来啊,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家乡。
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 4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 5
说起鲁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可是说起鲁迅的故乡在哪里,可能有些人就不清楚了?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鲁迅的故乡在绍兴安昌,不过说起绍兴大家都会想到绍兴特产——臭豆腐,但今天我们在游师爷故里,风情安昌的好地方,还真看到了,吃到了更多的好东西,让我慢慢跟大家细说吧!
我们翻过一座又一座的石孔桥,出现在我的眼帘的就是停靠在桥头的小船,我们立刻走向船只,听到一旁坐在石凳上休息的老人说,这船有个名字,叫乌篷船,我在书中看到过,今天却让我亲眼所见,还有机会体验一把坐乌篷船,我二话不说,就跳进了小船,我们坐稳,乌篷船就“启程了”,一路上看到河的两旁都是几百年前保留着的老房子,住着许多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划船的大伯好像也上了年纪,但他划船的动作真是令人目瞪口呆一只手撑伞把火辣辣的太阳遮挡的严严实实,一只手拿着刹船浆,另外两只脚踩着长长的浆,让小船慢慢的前行,我给这位动作熟练,技术精湛的大伯拍照留念。每个十几米就有一座石孔桥,桥的两侧都是绿茵茵的爬山虎,看过去似乎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仿佛来到了仙境般的世界一样,到处都是绿色,如同绿色的海洋、绿色的世界、绿色的天堂……使我们看的眼花缭乱,当我还想在船中留恋忘返时,船就已经靠岸了,只能依依不舍的走上岸。
我们走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忽然有一种新奇的玩意儿,把我们给深深的吸引住了,你猜到了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做扯白糖的工序,他们先把麦芽糖在煤炉里烧成晶莹剔透的黄色“糖纸”,这时倒到大的放有油的铁锅里,然后把铁锅放在水面上冷却,接着师傅一次又一次的把这张“糖纸”拿出来翻身,感觉差不多了就准备好树桩上的一根类似于牛角的树杈,便把糖纸叠成糖团放到上面,手拿一根短短的圆柱形木棒,与放在树杈上的糖团扯一次、绕一次,反复这个动作,终于师傅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糖开始慢慢地变色,从原先晶莹剔透的黄变成了白,而且越扯越白。哎!我在一旁暗暗想,原来这个“扯白糖”的名字是这么来的,真是名副其实啊!最后把扯得长长的糖大部分放在袋子里保持温度不硬化,还有一个头慢慢拉成细细的长条,用剪刀一个个剪下,这就变成了我们平时市面上看到的扯白糖了。
今天的行程让我见识到了更多的知识,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古镇的文化底蕴,真是充实而有意义旅程,让我铭记在心……
高一语文家乡文化生活作文经典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