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
相关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 1
《离骚》
文学常识
《离骚》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字音字形
姱(kuā)謇(jiǎn)茝(chǎi)
诼(zhuó)偭(miǎn)忳(tún)
郁邑(yì)侘(chà)傺(chì)
溘(kè)鸷(zhì)圜(yuán)
皋(gāo)
实词
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好:崇尚;修姱:修洁美好;鞿羁:名作动,约束;謇:举首发语词;谇:进谏;替:罢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因为)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固:本来;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错:通“措”,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准则;追曲:追求歪曲;竞:争相)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侘傺:失意的样子)
宁溘死以_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溘:突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焉:于彼,在那里)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 2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封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 3
实词
1、解释下列加线实词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好:崇尚;修姱:修洁美好;鞿羁:名作动,约束;謇:举首发语词;谇:进谏;替:罢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以:因为)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固:本来;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错:通“措”,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准则;追曲:追求歪曲;竞:争相)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侘傺:失意的样子)
宁溘死以_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溘:突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圜:通“圆”)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焉:于彼,在那里)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2、一词多义
长
1.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2.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善
1.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2.谣诼谓余以善_(擅长)
以为
1.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
2.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修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
2.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3.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虽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惟,只是)
2.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3、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被人牵制)
2.鸷鸟之不群兮(合群)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 4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 5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通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通搢,插。)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通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通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
(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
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通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通否)
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通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通佯,假装)设九宾于廷(通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请奏盆
秦王(通缶)
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通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丝毫)
泾流之大(通径,直)
不辩牛马(通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通释,舍弃,抛弃)
尝一
肉(通脔,切成块状的肉)
雍水暴益(通溢,涨水)
溺死者千有余人(通又)
2、一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部编版高一语文下册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