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
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考就糟”的现状,想必不少同学都经历过。那么,如何轻松有效地学好初中化学呢?小编整理了化学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 1
在解推断题时,我认为首先应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找出明显的条件和隐藏的条件;其次通过性质特征、反应现象等确定某一成分的存在,并以此做突破口,然后再从突破口出发向外扩展,通过正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解推断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初中化学推断题的突破口主要有以下六类。
1.物质的组成
在初中化学推断题中,所有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或含有同一元素的物质,范围十分有限,非常有利于锁定推断范围。
(1)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物质
①H2O2和H2O。
②CO2和CO。
③KMnO4和K2MnO4。
④Fe2O3和Fe3O4。
在中考中尤其容易考查有关H2O2和H2O, CO2和CO的推断题。
(2)某些物质中含有同一元素
①H2O2、H2O、O2。
②C、CO、CO2、CaCO3。
③CaCO3、CaO、Ca(OH)2、CaCl2。
④NaOH、Na2CO3、NaHCO3 、NaCl。
2.物质的性质
(1)颜色特征
①蓝色沉淀:Cu(OH)2。
②红褐色沉淀:Fe(OH)3。
③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④黑色固体:CuO、Fe3O4、MnO2、C、Fe粉。
⑤红色固体:Cu、Fe2O3。
⑥浅绿色溶液:FeCl2、FeSO4、Fe(NO3)2。
⑦黄色溶液:FeCl3、Fe2(SO4)3、Fe(NO3)3。
⑧蓝色溶液:CuSO4、CuCl2、Cu(NO3)2;
(2)状态、气味特征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HCl、SO2。
②无色无味气体:H2、O2、CO2\CO。
③无色有毒气体:CO。
④无色液体:H2SO4、H2O2、H2O、C2H5OH。
3.特征反应
(1)O2的特征反应:能使的带火星木条复燃。
(2)CO2的特征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2O的特征反应:能使无水CuSO4变蓝。
(4)能使CuO由红变黑的物质:C、H2、CO。
(5)在空气中燃烧有H2O、CO2生成的物质:CH4、C2H5OH。
4.反应条件
(1)高温:高温煅烧CaCO3;C和CuO高温反应;CO和Fe2O3高温反应。
(2)通电:通电分解H2O。
(3)催化剂:H2O2的分解、 KClO3的分解。
(4)点燃:点燃条件很容易确定反应物之一是O2,加热条件的反应较多,无典型特征,不易准确确定具体物质。
5.物质的用途
(1)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CH3COOH。
(2)发酵粉主要成分:NaHCO3。
(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4)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MgOH)2、Al(OH)3、NaHCO3。
(5)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
(6)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Ca(OH)2。
(7)食品干燥剂:CaO、Fe粉。
(8)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
6.化学之最
(1)地壳中、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3)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4)产量最高的金属:Fe。
(5)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最常用的溶剂:H2O。
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 2
酮和醇可以用金属钠鉴别。
鉴别的原理是: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在醇和酮的样品溶液中分别加入吸干水分的金属钠块,发生气泡产生现象的即为醇,而酮不会和金属钠发生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
扩展资料
酮和醇的区别如下:
1、结构不同
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而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酮可分为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饱和酮和不饱和酮。
2、化学性质不同
醇羟基的氧上有两对孤对电子,氧能利用孤对电子与质子结合,所以醇具有碱性。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和放出氢气。醇与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机酸酯。
酮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Perkin反应、Knoevenagel反应等。
3、沸点不同
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
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 3
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 4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
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OH)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OH)3+ NaOH=NaAlO2 + 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
两个方程式经过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Al(OH)3即可得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 NaAlO2+ 3H2↑。
知道了这两步反应过程,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加深记忆。再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是分两步进行的,道理一样,这儿不再赘述。
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我们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对其多联系多分析,挖掘其“特殊”背后的东西,搞清其“特殊”背后的“不特殊”,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
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 5
一、明确任务
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序综合,梳理知识细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按照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准确性。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二、具体建议
二轮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练题的同时注意归纳总结,比如有机推断专题,钢铁的腐蚀、离子反应等专题。同时,训练答题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解题速度,多整理易错点、失分点,并进行强化练习。信息题则要学会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1、专题训练、归纳总结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以北京高考题为例,7道选择题中,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或者金属的防护和腐蚀)、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实验题是常考题目,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专题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2、限时训练、综合训练
(1)限时训练
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北京卷7道,考试时10-15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建议学生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劳,做题效率下降。
(2)综合训练
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训练。以北京卷为例,7道Ⅰ卷选择题,4道Ⅱ卷题,限时45分钟完成。45分钟时间虽然紧张,但不能给得太多时间。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题速度;②提高阅读、审题能力;③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3、跳出题海、突出方法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突出主干知识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注意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考和通读课本。
解题时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高一化学学习的变化与方法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