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
相关文章
做化学实验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事项。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家做实验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帮助到你。
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 1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 2
首先是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其次是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最后是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w1 g KCLO3和w2 g MnO2,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w3;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w4;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w5;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w6;
(9)比较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w5+w6=w1,w4-w3=w2,则证明氯酸钾分解前后MnO2的质量没有改变。
注意:本题是较简单的实验设计,但也需要全面考虑。通过只要证明w4-w3=w2即认为任务完成,但由于没有验证溶质和滤渣的性质,有必要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证明滤渣确实为MnO2。事实上可能有误差,即可能是w4-w3。
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 3
1.实验操作不谨慎,不规范
2.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处理方法错误
3.没有在进行实验前充分了解潜在危险
4.受伤/中毒后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
5.安全相关的器材不合格
排除各种坑爹的意外之意外与不可抗力作用,这些危险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大意!
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 4
沉淀重量法的基本操作主要有:试样的溶解、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灼烧、称量和恒重。下面介绍过滤、洗涤、烘干、灼烧、称量和恒重的基本操作。
(一)滤纸和滤器
(1). 滤纸
滤纸是最常用的过滤介质,按过滤速度(或分离性能)不同,滤纸可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可根据沉淀的
性质和漏斗的规格大小来选用。例如, 晶型沉淀(BaSO4、CaC2O4等)可选用直径9~11cm、慢速的定量滤纸,而对于胶状沉淀(Fe2O3·xH2O等),则应选用直径为11~12.5cm,快速的定量滤纸。另外,由于滤纸具有强的吸水性,不能将沉淀经滤纸过滤后直接进行干燥再称重。一般总是将沉淀过滤后,将滤纸灰化。定量分析用的滤纸称为无灰滤纸,在制造这种滤纸时已用盐酸和氢氟酸除去其中的杂质。一张定量滤纸的质量约为1g,其灰份含量小于0.1mg。
(2). 滤器
在使用滤纸时,常需要和适合的滤器配合使用,常用的滤器有普通的玻璃漏斗、布氏漏斗〔见图2.1(o)〕,另外,还有玻璃坩埚漏斗(见图 2.5),这种漏斗无需用滤纸而可将沉淀或需分离的物质直接过滤在烧结玻璃片上,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即可。根据烧结玻璃片的孔径大小有不同的规格,一般为牌号数字越大,孔径越小,可视沉淀或分离对象的实际情况而选定。
(3). 滤纸的折叠与安放
a. 滤纸的折叠:一般将滤纸对折,然后再对折(暂不要折固定)成四分之一圆,放入清洁干燥的漏斗中,如滤纸边缘与漏斗不十分密合,可稍稍改变折叠角度,直至与漏斗密合,再轻按使滤纸第二次的折边折固定, 取出成圆锥体的滤纸,把三层厚的外层撕下一角,以便使滤纸紧贴漏斗壁(见图2.6(a))撕下的纸角保留备用。若用布氏漏斗,则要选择与漏斗直径相适合的滤纸,而不需折叠。
b.滤纸的安放
把折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三层的一边应对应漏斗出口短的一边。用食指按紧,用洗瓶吹入水流将滤纸湿润,轻按压滤纸边缘使锥体上部与漏斗密合,但下部留有缝隙,加水至滤纸边缘,此时空隙应全部被水充满,形成水柱,放在漏斗架上备用。为加快过滤速度也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折叠滤纸和配套漏斗见
(4).过滤
一般采用“倾注法”过滤。即先把沉淀上层的清液(注意不要搅动沉淀)沿玻棒倾入漏斗,令沉淀尽量留在烧杯内。注意玻棒应垂直立于滤纸三层部分的上方,尽量接近而不接触滤纸,倾入的溶液面应不超过滤纸边缘下5 ~ 6mm处,漏斗颈下端不应接触溶液。当暂停倾注时,应将烧杯沿玻棒慢慢上提同时缓缓扶正烧杯,待玻棒上的溶液流完后,把玻棒放回烧杯中但不可靠在烧杯
过滤时应观察滤液是否澄清,若发现混浊,则应将已过滤的部分,重新过滤。因此,用于承接滤液的器皿必须是干净的。
(5). 沉淀的转移
经多次倾注洗涤后,再加入少量洗涤液于烧杯中,搅起沉淀,按图2.6.(c)1的操作,使沉淀连洗涤液沿玻棒转移入漏斗的滤纸上,然后沾在烧杯壁的沉淀可按图2.6
.(c)2的操作用洗瓶吹洗并移入漏斗中。最后,用在准备滤纸所撕下的滤纸角擦净杯咀,玻棒,纸角一并置入漏斗。
(6). 沉淀的洗涤 见图2.6(d) 沉淀全部转移后,继续用洗涤液洗涤沉淀,并使用适当检验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多余沉淀剂是否完全除去)。
(7). 沉淀的烘干与灼烧
①. 坩埚的准备
用以盛载需要进行灼烧的沉淀。选择适当的坩埚,洗净,晾干并在灼烧沉淀的温度条件下经灼烧至恒重(即反复灼烧后其重量变化在0.2mg以内).
②. 将沉淀包转移入坩埚
当沉淀洗净,洗涤液已流干后,用玻棒将滤纸从三重厚的边缘开始将滤纸向内折卷,使滤纸圆锥体的敞口封上,成沉淀包,轻轻转动一下,把沉淀包取出,再将它倒置过来使尖端向上并放入坩埚中,这时,大部分的沉淀与坩埚底部接触,以便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③. 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将上述坩埚斜放在泥三角上,将坩埚盖半掩地倚在坩埚口,利用火焰将滤纸干燥,碳化、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调节火焰温度,当滤纸未干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坩埚破裂,在中间阶段将火焰放在坩埚盖之中心下方以便热空气反射入坩埚内部以加速滤纸干燥,随后将火焰移至坩埚底部提高火焰温度使滤纸焦化,最后适当转动坩埚位置,继续加热使滤纸灰化,灰化完全时沉淀应不带黑色。
沉淀灼烧完全后,经放至室温,转入干燥器,平衡约30 min 后再称重,直至恒重。灼烧沉淀的过程也可以在高温电热马福炉中完成。此时,一般先将沉淀包的滤纸炭化(加热至黑烟冒尽),再置入高温电热马福炉中灰化。采用何种灼烧技术,可视实验室的装备决定。但其原则不变,即:若有滤纸过滤,则必须先将滤纸碳化后再加热至无黑色微粒,才将其送入高温炉(也可采用微波炉)灼烧至恒重;而若用玻璃砂芯漏斗进行过漏,则应待沉淀中的溶液抽干、 把沾在外壁的水擦干后,再放入电热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 5
1、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针对考核的基本要求,可根据仪器的用途及功能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印象.
能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间接加热).
用于计量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简.
用于夹持的仪器:铁架台、试管夹.
用于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胶头滴像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集气瓶,
用于分离少量物质的仪器:漏斗.
用于搅拌和引流的仪器:玻璃棒.
化学实验仪器知识内容范文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