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化学学习方法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注意安全、和顺利的完成实验任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 1

一、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

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牼湍岩怨鄄斓搅蛟诳掌?杏朐谘跗?腥忌盏幕鹧嬗小拔⑷醯牡?渡?睜与“明亮的蓝紫色”之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不能只观察不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它感官就行了,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五、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 2

序号 名称 分子式 吸水能力 干燥速度 酸碱性 再生方式

1 硫酸钙 CaSO4 小 快 中性 在163℃(脱水温度)下脱水再生

2 氧化钡 BaO - 慢 碱性 不能再生

3 五氧化二磷 P2O5 大 快 酸性 不能再生

4 氯化钙(熔融过的) CaCl2 大 快 含碱性杂质 200℃下烘干再生

5 高氯酸镁 Mg(ClO4)2 大 快 中性 烘干再生(251℃分解)

6 三水合高氯酸镁 Mg(ClO4)2·3H2O - 快 中性 烘干再生(251℃分解)

7 氢氧化钾(熔融过的) KOH 大 较快 碱性 不能再生

8 活性氧化铝 Al2O3 大 快 中性 在(110~300)℃下烘干再生

9 浓硫酸 H2SO4 大 快 酸性 蒸发浓缩再生

10 硅胶 SiO2 大 快 酸性 120℃下烘干再生

11 氢氧化钠(熔融过的) NaOH 大 较快 碱性 不能再生

12 氧化钙 CaO - 慢 碱性 不能再生

13 硫酸铜 CuSO4 大 - 微酸性 150℃下烘干再生

14 硫酸镁 MgSO4 大 较快 中性、有的微酸性 200℃下烘干再生

15 硫酸钠 Na2SO4 大 慢 中性 烘干再生

16 碳酸钾 K2CO3 中 较慢 碱性 100℃下烘干再生

17 金属钠 Na - - 不能再生

18 分子筛 结晶的铝硅酸盐 大 较快 酸性 烘干,温度随型号而异

注:使用高氯酸盐时务必小心,碳、硫、磷及一切有机物都不能与之接触,否则会发生猛烈爆炸,造成危险。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 3

(1)先后关系

①向试管中装人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然后让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缓慢落到试管底。

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在滴瓶外面挤压胶头排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再伸入滴瓶内松手吸取液体。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然后称量。

④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把仪器外壁擦干,然后再加热。

⑤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盛放药品的部位固定加热。

(2)左右关系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②连接实验装置时,应按从左到右(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

③橡胶塞和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时,左手拿橡胶塞或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给容器塞橡胶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塞子。

(3)上下关系

①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手拿试剂瓶倾斜液体试剂时,应让标签向上对着手心。

(4)正倒关系

①取试剂瓶里的药品时,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

②用胶头滴管取完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正放 (保持胶头向上),而不能倒放或平放。

(5)多少关系

①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②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答积明了2/3。

③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蒸发皿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6)内外关系

①用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②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试管口的止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

(7)高低关系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 4

(1)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干燥管:干燥管内盛放的固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也可以使用U型管。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 5

1、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东西这么多,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绝对不是值得提倡的。我们要学会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

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这里仍旧是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2、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上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教会同学们明白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有什么性质和反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3、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尝尝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是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归纳参考模板_精选范文网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注意安全、和顺利的完成实验任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学实验操作应遵循的七个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5.“液体后加”原则。6.先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