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高二年级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把握好这段时间对于高三复习很重要,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 1

所谓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而所谓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对于历史事件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时间或背景。对于大部分历史事件并不需要记住其发生的年、月、日等具体的时间,但须知道它们发生的历史时期,或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时。不过对少数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事件),须掌握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

第二,简单经过或内容。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其主要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

第三,结果或影响。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虽然没能上达,但却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 2

对于杰出历史人物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代。

第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业绩在教科书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选择特定角度;要求应试者对此进行连贯的阐述。如孙中山“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其历史活动贯穿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分别记述于不同章节,可以选择特定角度将这些相对分散的记述连贯阐述。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 3

真正理解历史学科知识特征,掌握历史学科学习规律

宏观上而言,历史学科知识是把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纂而成,从而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从微观上讲,就是要了解一个个历史史实的前因、后果和大致过程。具有时空概念,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较好的思想准备。

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历史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内容结构是中外历史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混编而成。再加上囿于篇幅的限制,一些知识环节是跳跃性的,缺少必然的关联,尤其是高二第二学期的两本选修教材的学习。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老师的课堂,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个学习任务可以是一课的,也可以是单元的。单元导读建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开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它是对本单元内容的高度概述,并搭建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而且阐述了本单元的课与课之间的知识联系。比如必修Ⅲ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导言首先概述了本单元的内容,展示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演进历程,其次,导言概述了本单元的三个学习要点:希腊先哲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对人文主义的倡导和弘扬;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第三,导言还指出了思想解放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掌握好基本史实,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建立起史实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通常首先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因此,确保45分钟课堂质量是学好历史学科的中心环节和关键环节。保证课堂质量要做到:一听,认真听讲,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思维互动;二记,记录每课的知识框架,对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三内化,老师当堂讲述的知识最好能够在上课时间内进行消化和吸收,不要给自己留下债务。否则,积累的问题越多,时间越长,学生就会成为“负翁”。四忆;是指对重要史实进行强化记忆。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建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识记重要史实是必要的,否则,一切都是“无米之炊”。其次,课后的复习和整理,建立起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整本书。比如必修Ⅲ第一单元的知识,核心知识是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出现新儒学,确立主流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末清初(儒学的批判发展)。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历史学科的学习切忌把历史知识孤立开来,形成碎片化的记忆。

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够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问题

记住基本史实是基础,会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王道。在新形势下的各种考试,题目相对更为灵活,基本上很少考查某种历史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考查“为什么”或者“你怎么看待”这种历史现象的问题。比如说高二年级即将面临的北京市全市会考,主观题部分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考查。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 4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是考生形成能力的基础,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考生复习时一定要依据《中考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的单元进行梳理、掌握,要熟记基础知识,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要理解基础知识,不停留在简单的背诵上,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加强理解记忆,尝试进行回忆,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抓住重点,适度拓展

考生要在复习重点知识上狠下功夫,要着重掌握好中外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特征等,借助老师的帮助,学会把分散的历史史实、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专题复习可把握以下几点:一个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两个关键──关键词、切入点。三个模式──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高概括;多层次、多视角。四个思考──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外问题对比的思考;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

进行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横向比较法,即把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历史,特别是中外史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找出异同点;采用纵向比较法,即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相关历史放在一起复习。

同时还可适度拓展,细致把握,利用课文的插图、小字、表格等已学过的知识对课文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来弥补教材,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强化训练,重视反思

考生应每天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通过做一定题量的练习来检查复习效果,巩固已复习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审题能力,总结出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做题中要强化:①认真审题。首先审中心词——要求回答什么;其次审限定词——时间、空间、国家或地区;第三审分值——量体裁衣,据此确定答案要点。②规范答题:(1)要点要序号化(2)答案要顺序化(3)内容要重点化(4)学科语言专业化。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 5

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其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其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其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②领导阶级基本相同, 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 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不同点是: 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②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其五, 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其六, 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 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学习初中历史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端正的学习态度,历史成绩一定不成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初中生必须掌握的20个历史学习方法,如果能把这20个方法全部掌握,并灵活运用,相信能够轻松击破初中历史的各个考点,下面具体来看:

TAG标签: 历史 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高二年级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把握好这段时间对于高三复习很重要,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呢?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用。高二历史如何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