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高中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 1

1.有理数

可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形式的数。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0,积就为0。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 2

进入初三以后,学生的学习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总复习能有更多的时间,各科上课节奏开始加快,学业任务相应加重,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会跟不上,严重时自信心会严重受挫,感觉力不从心。

平时做试卷审题不严,看题不清,能做对的题目也没拿到分。小错不断,没有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遇到综合性问题时,缺乏解题思路和方法。遇到难题,就自动放弃了。长时间持续下去,丧失自信心,成绩也会下降。

策略:

1.第一步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时间、中考试卷难度、现阶段的情况、预期目标、成功提高成绩学生案例等方面分析,增强学习动力。

2.狠抓基础,循序渐进。利用上初三前的暑假把初一、初二年级的知识漏洞通过查、学、练、测的循环模式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继续学习新知识时能跟上老师节奏,自然会轻松很多。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复习、积累、总结的习惯,从“要学”变成“会学”,最后会“自学”。不仅对现在很重要,对以后高中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4.基础扎实之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做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也不能盲目的只顾做题,要注重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方法、技巧的训练。

5.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认真分析按照中考考纲及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命题的变化规律,对重点考查内容进行分类训练,对难点进行个个击破。

6.熟悉并运用常用的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7.中考基础题真题演练。要求达到自己理想的正确率,也可以全面考察知识漏洞情况,可以再做复习。

8.中考压轴题突破。纵观数学中考命题规律,压轴题主要出现在函数和三角形或四边形或圆部分的动态问题或分类讨论的内容。对压轴题进行分类剖析,形成解题思路和技巧。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 3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在以下4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 如 求180里有几个30: 180÷30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一个数的3倍是270,求这个数?: 270÷3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如 求160是40的几倍: 160÷40

(4)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 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240÷6

3、 除法中的数量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验算的方法)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4、 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先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如160÷20=)① 想:20×8=160,所以160÷20=8.

②把160和20末尾的0各去掉一个,相当于算16÷2=8,所以160÷20=8. 理由见“商不变规律”

5、 “除以”和“除”的不同: 读法、意思有不同,常作为考点

例:120除以30,列式为:120÷30=4 20除130,列式为:130÷20=6……10

6、 除法估算的方法: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先把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7、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分为五步:一看,确定商的位置;二试,确定首先商几;三乘减,把商和除数乘起来再用被除数来减乘积;四比,比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五落,把被除数的个位落下来。

8、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法试商,商容易偏大,要把商调小;用五入法试商,商容易偏小,要把商调大。

9、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既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试商,也可以采取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十五的方法来试商。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 4

1、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一定不能想,哎,又是数学课,上课时听讲心情就很不好,这样当然学不好!

2、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作到耳到、眼到、手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上课时如果老师讲的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保持高效率!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别人谈论最讨厌的课时,你要告诉自己,我喜欢数学!

4、保证遇到的每一题都要弄会,弄懂,这个很重要!不会就问,不要不好意思,要学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要灵活运用!作的题不要求多,但要精!

5、要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

总之,学习数学,不要怕难,不要怕累,不要怕问!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 5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正、负分类:

②按有理数的意义来分:

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

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

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

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

TAG标签: 数学 解题

初中数学口诀知识点参考推荐_精选范文网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高中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1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