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小考辅导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小升初数学考的知识点是一到六年级的知识点,整理出不同年级的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很有用,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那您。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 1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 2

1.可以给孩子带瓶水、巧克力,牛肉粒,奶糖等体积小高热量的东西。早上少喝点水,免得一紧张老是想上厕所。包里要带纸巾,入厕必备。

考试时,建议考生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不要紧张。

第二,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

2.要明确考试规则、答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试卷发下以后,要按试卷要求的格式,认真填写好姓名、性别、考场、考号和准考证号码,不要遗漏。

3.答卷开始,首先要认真阅读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然后迅速将整个试卷审视一遍,了解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不同类型试题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确定答题的轻重缓急。

4.要看清题 ,不能凭印象答题。肯定会出现熟悉的题型,但一定要看清题意,可能在细微处有所改变调整,若凭印象答题可能会出现失误。

5.单位问题,注意题中所告诉的单位和所要求的单位是否统一,注意单位换算。

6.方程注意写“解”,应用题注意作答。

7.若有作图题,一定按要求作,用直尺圆规铅笔,不要随手乱画。

保持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改。

8.要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审题时一定要注意弄清题型、题意,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区别异同,明确解题目标,抓住要点,思考解题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范围,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错不漏。

9.注意答题技巧。一般做法是先易后难,重视小题分数积累,以增强信心。思路要灵活,要注意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方面机动灵活地攻克难题。

10.要合理安排时间,以免顾此失彼。在全面阅读试卷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的类型题大致需要多少时间。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 3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 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 4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x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x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x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x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x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

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x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x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

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

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

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

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

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

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

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x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x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x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x生长量;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

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

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

确定循环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9、平均数

基本公式:

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x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10、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

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 ②4=3+1+0 ③4=2+2+0 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

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

[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

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11、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

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

关键问题:

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注意事项:

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12、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

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

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

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x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xn÷2;

数列和=(首项+末项)x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

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十进制:

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x102+3x10+4。

=Anx10n-1+An-1x10n-2+An-2x10n-3+An-3x10n-4+An-4x10n-5+An-6x10n-7+...+A3x102+A2x101+A1x100

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

二进制:

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

(2)= Anx2n-1+An-1x2n-2+An-2x2n-3+An-3x2n-4+An-4x2n-5+An-6x2n-7

+...+A3x22+A2x21+A1x20

注意:An不是0就是1。

十进制化成二进制:

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

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

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征:

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xm2.......x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

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

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

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

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

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

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

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

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x宽的线段数:

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x1+2x2+3x3+…+行数x列数

15、质数与合数

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

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

= ,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 5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孟子》

、《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欧阳修

、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

A、李贺

、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A、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左雄右雌

、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

A、大草原

、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

、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个

、十二个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

A、颐和园

、圆明园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象形字

、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

、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A、《桃花扇》

、《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A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A、大都

、中都

C 、上都

D、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

A、齐桓公

、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A、杜甫

、李白

小升初考试必备古诗分类记忆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小升初数学考的知识点是一到六年级的知识点,整理出不同年级的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对于备考很有用,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那您。 一年级的知识重点 1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