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
相关文章
学习从来无捷径。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 1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40.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 2
生字组词:
咆:咆哮 咆哮 如雷
哮:咆哮 哮喘
嗓:嗓子 嗓门 嗓音 哑嗓 尖嗓
淌:流淌 淌血 淌汗 淌口水
哑:沙哑 哑语 聋哑 哑口无言 哑然失笑
揪:揪住 揪心 揪扯 揪耳朵
呻:呻吟 无病呻吟
废:废纸 废水 荒废 废墟 废寝忘食
多音字:
折:zhé打折 zhē折腾 shé折本
没:mò没落 méi没有
形近字:
咆(咆哮) 跑(长跑)
党(党员) 堂(课堂)
淌(流淌) 倘(倘若)
哑(沙哑) 碰(碰撞)
揪(揪心) 瞅(瞅见)
废(废水) 泼(活泼)
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惊慌:害怕慌张。造句:洪水来时,大家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
狞笑:凶恶地笑。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造句:小孩子一开始学走路,总是跌跌撞撞的。
拥戴:拥护推戴。造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深受群众拥戴。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文中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响声。
搀扶: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 3
1、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
2、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九、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
如: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这句可改为: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用词不当。
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搭配不当。
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穿”与“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4、词序颠倒。
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5、前后矛盾。
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与“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6、重复啰嗦。
如:他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功课最好的学生。
“成绩最优秀”和“功课最好”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霞光”稍纵即逝,持续两个小时是不符合现实的。应把“霞光”改为“阳光”。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 4
多音字
溜:liū(溜冰) liù(大溜)
散:sǎn(散漫) sàn(散步)
钻:zuàn(钻石) zuān(钻孔)
近义词
温暖——暖和 合适——符合 顿溜——顺当
松散——疏松 舒服——舒适 赶紧——赶快
准备——筹备 叫唤——鸣叫 招呼——呼唤
反义词
温暖——寒冷 松散——紧密 舒服——难受
喜欢——讨厌 笑嘻嘻——哭啼啼
理解词语
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松散:①(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②关系不密切。③(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本文指土壤疏松。
荞麦: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白霎霎:形容很白。
蝈蝈儿: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于跳跃。
蹚:从浅水里走过去,也指从雪地、草地等走过去。
招呼:呼唤。
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翻身: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笑嘻嘻:形容微笑的样子。
句子解析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
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
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为什么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通过自己的劳动,土地变得平整、松散,在三黑看来“简直是一张软床”,为麦籽儿准备“这么好的床”,是幸福的,而三黑以前不曾拥有自己的土地,虽辛勤劳作却不曾拥有这份幸福,所以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 5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ˊˇˋ表示。
下面的口诀可以帮助掌握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
2、字母表和大写字母字母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Yy Zz
依据字母的排列可以用来排列音序,方便查字典,音序要用大写字母。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字母的大小写及韵母排列顺序。
3、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其中一、不的变调为特殊。
以表说明: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一yī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yí在去声前yì在非去声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不bú在去声前bù在非去声前
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后面BB二字均念阴平声。如: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
4、轻声和儿化
(1)轻声: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的音切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调,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叫轻声。轻声并不是独立的声调,而是从四种声调变化而来的。轻声音节不标调,要念得又轻又短。
(2)儿化:在普通话里,韵母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成音节之外,儿还可以从目前一个字音里的韵母结合起来,并使这个韵母转变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带儿化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这些儿化音切,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5、啊的语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作为叹词的啊,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为啊,你来啦!但是作为语气词的啊,用在句末时,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