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 1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 2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十、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十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U=f不成像

0﹤u﹤f正立、放大的虚像V﹥f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四、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五、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六、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 3

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 :机

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 ( 上凸 ) ,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3.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 :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 液(气)体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 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5.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6.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浮 = G排=ρ 液 V 排 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 密度 和物体 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而与物体的 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 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 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 实现漂浮的;

② 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 改变自身重力 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 热气球、汽艇:利用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9. 计算浮力方法 :

①(二次)称重法: F 浮= G 物-F 拉(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 。

②压力差法: F 浮= F 向上- F 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 浮=G 排 或 F 浮=ρ 液 V 排 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 F 浮=G物 ( 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

10.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 1、 2 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 3、4 种方法,而第 3、 4 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 3 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 4 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 液与ρ 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 3 个公式,第 3 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 4 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 V 排=V 物

11. 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 S 单位:

1J=1N · 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②物体在 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12.三种情况不做功: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 S);

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 (无 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无 S)

13.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 定义式 )P=W/t 推导式P=F ·V。单位:瓦(特) ,符号 W 还有千瓦( KW)和兆瓦 (MW) 1 MW=103 KW=106W 1 马力 =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14.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6.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17.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18.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19.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0.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注: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 1 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 支点 到力的 作用线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 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 4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 5

本学期我承担X年级的物理课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主动承担教研组内的服务性工作。身受学校领导、同志的好评和同学们的欢迎。

二、教学方面

1、做到了精心备课。

一个学期以来,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与组内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研究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与组内同志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起落实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确定科学的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到了集众家教学之长处,克己之短处。非常明显的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

2、做到了认真上课

上好课是干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我非常重视上课这项工作。每节课都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以自己的行为扼制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上满40分钟课”的要求。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做到课开始,趣以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课堂上我注重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的天资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利用。同时,让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得以培养和锻炼。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部分学生真正充当了课堂上小先生的作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各方面水平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积极参加物理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地区的说课比赛,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对于我个人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工作做了许多,回顾起来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我去回味。有成功让我高兴的地方,也有失败让我痛心的地方。成功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发扬光大。失败的地方就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补充完善。以上,是我一个学期工作的总结。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精选模板_精选范文网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初二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