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
相关文章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 1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 2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P=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 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F=PS。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 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 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 3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 4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 5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动)/n n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单位:J)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高中物理复习知识点提纲归纳整理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