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级下册数学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 1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 2
平移
1、 概念:把图形的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得到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的移动,叫平移。
确定平移,关键是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并不一定是水平移动或垂直移动哦)与平移的距离。如果是斜着平移的,则需把由起始位置至最终位置拆分为先水平移动,再上下移动,或拆分为先上下移动,再水平移动。当然,如果是在格点图内平移,则可利用已知点的平移距离是某一矩形的对角线这一特点来对应完成其它顶点的平移。
2、 特征:
① 发生平移时,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即:对应线段、对应角均相等);
② 对应点之间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均等于平移距离。
3、画法:掌握平移方向与平移距离,利用对应点(一般指图形的顶点)之间连线段平行、连线段相等性质描出原图形顶点的对应点,再依次连接,就形成平移后的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 3
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也都是整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3、-17、0、90、6等。
5、整数的读写:多位数从个位起,每四位分为一级,可分为个级、万级、亿级。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万级和亿级的数时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级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无论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写数时,先确定最高位是哪一级的哪个数位,然后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7、整数的数位从低位开始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整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8、大数目的改写: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数,写出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根据需要还可以还原。例如:974800000=9.748亿,453200=45.32万。
9、求一个数的近似值(通常采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也可以分别说成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
例如把8745603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万位)
8745603=874.5603万≈875万
10、整数的大小比较: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次高位上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果还相同,则继续比较,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 4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②坐标轴和象限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③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④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 → 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 → 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 → x>0,y<0
、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 → 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 → 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c、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 → 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 → x与y互为相反数
d、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e、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f、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y∣
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x∣
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x2+y2
3、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 5
一、要打好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就学校老师教学的内容而言,前面的内容往往是后面学习必备的基础,前面没有学好,肯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假如整数四则计算都不会,怎么去进行小数计算?一步解答的应用题都不会,怎么去解答两步或多步解答的综合应用题目呢?……因此,学习数学必须遵循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的原则。如果你在以前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那必须把以前欠缺的知识补起来,这一点非常必要。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你把根基打好了,才能够在上面建造一层、二层、三层……。当然要补上所欠缺的基础知识,是很不容易的。基本的计算(如口算、笔算)、基本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知识……,还有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基础。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欠缺在哪里?然后才能有针对的进行补救。
二、要学会倾听。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强,是需要同学们动脑子,下工夫去学的科目。所以上课思想不要开小车,尤其是老师在讲解、分析,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要排除一切干扰,做到全神贯注的听,随着老师的讲解去思维,去发现,去拓展。只有你听明白了老师和同学的话,你也才能够分析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才能够学到老师和别的同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如: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时,就如警察破案,步步紧逼,环环紧扣。老师在讲解时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如果你上一步没有搞清楚,就会影响下一步的分析和理解。由此说明认真听讲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学会倾听也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学习精神。
三、要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学习数学知识,既要重视做题的结果,更要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重结果只会导致模仿、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若遇到陌生题型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只有注重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同学,思维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而实际上有些同学在学习中,只注重某道题目结果等于几,而不想搞清楚为什么等于几?比如一些图形方面的计算公式,我们不但要记住它,更要理解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采用什么方法推倒出来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就算忘记了公式我们可以再推导,再总结出来。我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才能够提高。
四、要做适当的练习。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孔子说:“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只有时常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并整理而找出头绪,加以巩固,才能不断吸收和了解新的东西。不做适当的练习,学到的知识就没有办法巩固。比如我们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我们也理解了公式推导的过程,但没有及时去练习,那么学会的计算方法很快可能就忘记了。所以为了更好的掌握旧知识和获得新的知识,做适当的练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五、要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
不管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老师讲的,我们要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问题。不一定老师讲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敢于和老师挑战,敢于和教材挑战。当然,不思维和不善于思考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比如在学习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你还可以想能不能用别的知识去解答呢?然后你就会发现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知识或变换为分数知识都可以去解决这种问题。从而你一定会为你的解题方法而得意吧。
六、要善于找规律,善于总结归纳,迁移类推,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数学就必须善于寻找数学规律,善于总结。要能够触类旁通,把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系统起来,整理成框架。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体系,我们就有解决综合题目的能力。
七、要持之以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数学产生并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只要坚持,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会产生和保持兴趣了.没有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学习数学的过程也许是辛苦的,但是,当我们解答出难题的时候,那种自豪与成功的感觉只有自己最能体会。如果你能够继续这样坚持,你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往往许多同学就是害怕付出,半途而废,他们是体会不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愉悦。
八、要尽量做到课前预习。
有预习的效果是不同的。因为如果你有预习,就会对今天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既锻炼了自学的能力,又有助于听老师讲课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的效率。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