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中考辅导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每年的中考数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当年考生的真实情况和国家的政策去变动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中考最新复习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 1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 2

(1)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塘比作村里人共有的孩子,写出了塘的活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塘的喜爱,以及对已经消失的塘的无限思念之情。(4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没有呈现文中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热闹非凡的景象,写出了池塘鲜活、生机盎然的特点。(没有情感效果)(2分)

如15题: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6分)

要点一: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受到了生态的恶化的痛苦。

要点二: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受到和池塘有关的田园牧歌式的快乐生活永远失去的痛苦。

要点三: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受到了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的痛苦。

特别说明:如有的学生将要点二、要点三合在一起回答,只能算一个得分点。

5、重视精读,抓好略读,促进泛读。

◎重视精读:扎扎实实教好精读的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读课文,掌握不同文体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抓好略读:(1)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作弹性处理,主要包括:字词佳句摘抄、文章内容概括、列结构提纲、写评点赏析、质疑问难等。教师要不定时检查。(2)可选择略讲的课文或指定的课外文章,利用课堂时间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研讨,以便达成共识,把阅读引向深入。(3)可按照中考阅读题的五个考点命题让学生做,也可让学生根据考点自己命题,抽签答题。

◎促进泛读:

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读书看报,把读书看报当作兴趣培养,当作休息来看待,以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教师可推荐一些名著、报纸、杂志,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并利用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进行检查,有时还可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促进泛读的稳定、持久,以积累丰富的知识。通过 “量的积累会达到质的飞跃”,

6、根据文体特点和考点,总结规律,指导方法。

在复习中,不要形成太多过于抽象的东西,要多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通过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从而习得方法。

如要求学生读三遍以后才做题。三遍阅读应各有目标,整体感知,应该感知哪些内容?如圈点勾画,应该勾画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如探究文章标题的含义,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探究。

如散文阅读,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以及如何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我总结的方法是:寻形——拎线——体情——悟神——品句

(1)寻找文章的“形”(写了什么事、描绘了什么画面),了解文章内容;

(2)拎出文章的“线”,理清文章脉络。

①以人为线;②以物为线;③以事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主题为线;⑥以时间为线;⑦以地点(游踪)变换为线。

(3)进入文中的“境”,体会作者的情。

(4)识别文章的“眼”,感悟文章的“神” 。(风雨—人生的风雨;对待风雨的态度);

(5)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表达美。

散文勾画:画面,主旨句,过渡句,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萧萧池塘暮》形:过去和现在;过去又有春夏秋冬四个画面;现在一个画面。最后三段的关键词句。

歌曰:

阅读答题有歌诀

记说议、各有道,辨别文体很重要。

理思路、悟旨要,整体面貌先知晓。

审题干、定区域,问题在心文中找。

定要点、分层次,表述规范语言巧。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 3

一、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许多知识点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有的是当初理解的问题,同学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唤醒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知识间必要的联系。

具体可体现为“细、度、熟、联”:

#10112; 细:即细致。

复习不留盲点,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逐点梳理知识点。在初中课程中,一共有82个实验,而很多中考题都和这82个实验有关。

#10113; 度:即适度。

主要是抓住基础,切记一开始就钻研难题忽略基础知识。

#10114; 熟:即熟练。

提高应用知识的熟练度是首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熟练度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才快,准确率才高。提高应用知识熟练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因此,第一次复习时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作为保证。

#10115; 联:即联系。

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同学们一定注意建立知识网络,用知识网络或者知识树把较为散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二、化学复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成功靠99%的努力,但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性记忆。

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记忆,但是我们应该先去理解再去记忆,比如化学方程式,我们应该先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再去记忆。

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

2、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

3、错题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各科学习,我们都应该养成错题笔记的习惯,错题笔记的记录,应该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以后立即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每周复习一次。

4、睡前回忆。

很多同学晚上睡不着,为大家推荐一个快速入睡方法,关灯躺在床上,放空自己的脑袋,回忆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或者在脑海里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对于回忆不起来的,不用起床查看,记住问题,第二天再翻书查找进行相关记忆。

中考必考

—化学题型—

里面的知识点经常要考到,在做题时,先自己做一遍,再对答案,看解析。要把整个题型都研究透彻:

例1:现有Fe,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Fe2O3,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分析:解答这类问题最容易遗漏能反应的,或将不能反应的物质也计算在内,避免发生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先分类,后碰球”。具体作法如下:

分类 单质 酸 盐 碱 金属氧化物

答案:应选C

例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Ca(OH)2、HNO3、CaCl2

.Ba(NO3)2、H2SO4、KNO3

C.K2SO4、CuCl2、NaOH

D.NaCl、K2CO3、KOH

分析:所谓“共存”,就是指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本题中的各组物质,都是可溶性的酸、碱、盐,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关键要看有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A组溶液中的Ca(OH)2跟HNO3发生中和反应,有难电离的水生成,故不能共存。

组溶液中的Ba(NO3)2跟H2SO4能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故不能共存。C组溶液中的CuCL2跟NaOH反应,生成难溶的Cu(OH)2,故不能共存。D组溶液中的三种物质间两两都不能发生反应,故能共存于溶液中。答案为D。

例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Na2CO3®CaCO3

.Fe2O3®Fe

C.CaO®Ca(OH)2

D.CuO®Cu(OH)2

分析: A组中由Na2CO3 CaCO3

这是由可溶性的碳酸盐Na2CO3转化成不溶性的碳酸盐CaCO3的过程。只要选择可溶性的钙盐,或者可溶性的碱Ca(OH)2,利用盐和盐或盐和碱的复分解反应,就可以一步实现这种转化:

如:Na2CO3+CaCl2==2NaCl+CaCO3¯

a2CO3+Ca(OH)2==2NaOH+CaCO3¯

组中Fe2O3®Fe这是由金属氧化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过程。只要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还原剂,就可以将Fe2O3转变成Fe单质。 常用的还原剂有H2、C、CO。

C组中CaO Ca(OH)2 D组中CuO®Cu(OH)2

这两组均是由碱性氧化物向对应的碱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只限于可溶性的碱KOH、NaOH、Ca(OH)2、Ba(OH)2对应的碱性氧化物K2O、Na2O、CaO、BaO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碱。

如:CaO+H2O==Ca(OH)2大多数的碱性氧化物如CuO、Fe2O3等都不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所以CuO向对应碱Cu(OH)2转变是不能一步完成的。如何由CuO制取难溶性的碱Cu(OH)2呢?一般地说,可用下列方法: 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Cu(OH)2¯+Na2SO4

例4:今有AgNO3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Zn粉供选用。若欲除去稀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以得到纯净的稀硝酸,应加入适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

分析:为了有效地从溶液中除去溶解着的杂质,所加入的适量试剂通常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跟要保留的溶质不反应;二是能跟杂质发生反应,该反应的产物,或是沉淀、气体从溶液中析出或逸出,或是生成水、或者变成提取物保留在溶液中,以有效地去掉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除去稀硝酸中的少量硫酸,实质是除去SO4离子。含Ba2+的溶液—Ba(NO3)2溶液、BaCl2溶液和Ba(OH)2溶液都能和H2SO4反应,并产生BaSO4沉淀。若使用Ba(NO3)2溶液,在生成BaSO4沉淀的同时产生HNO3,HNO3恰好是应保留的溶质,反应后过滤去掉BaSO4沉淀,即可得到纯净的稀硝酸。

若改用BaCl2溶液,在生成BaSO4沉淀的同时产生HCl(易溶于水),从而引入了新杂质。若改用Ba(OH)2溶液,Ba(OH)2不仅与H2SO4反应,也与应保留的溶液HNO3反应,消耗了硝酸。可见,使用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都不正确。

同样道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HCl,实质是除去过量H+。Ba(OH)2溶质、Na2CO3溶液、Zn粉末都能跟盐酸反应。若使用Zn或Ba(OH)2溶液,在消耗HCl的同时,产生可溶于水的ZnCl2或BaCl2,将向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

若使用适量Na2CO3溶液,在消耗HCl的同时,产生NaCl、H2O均不引入新杂质,产生的CO2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最终会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

答案:Ba(NO3)2溶液, Ba(NO3)2+H2SO4=BaSO4¯+2HNO3

a2CO3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 4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 5

如果你需要把一件事记住约30分钟,试试嚼口香糖。研究发现人们在嚼口香糖的时候,视觉和听觉记忆都更好。这只是因为嚼口香糖能让人们保持并提高注意力。

中考冲刺必备技巧复习应该这么学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每年的中考数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当年考生的真实情况和国家的政策去变动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中考最新复习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中考数学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性 初三数学学习是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初三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例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