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
相关文章
中考生已经开始备考了,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数学该怎么去备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考数学备考四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备战中考的演讲稿10篇
中考三分钟励志演讲稿五篇
关于中考的励志格言大全
初三奋斗中考励志标语大全
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 1
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基础不牢固,学再多知识,做再多题也没用。
2.做完题目一定要认真总结。思考这道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以后再遇到相似的题目就会很轻松的解决。
3.举一反三。要尽可能掌握题型的多种解题方法,这样可以发散思维,培养自己的分析习惯。从而找出最优解,最佳答案。
4.分析各章节的内容,使之互相联系。要将所学知识贯穿在一起,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能帮助我们系统深刻的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5.利用口诀将相近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搞清楚它们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lt;<<返回目录
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 2
压轴题难度有约定:历年中考,压轴题一般都由3个小题组成。
第(1)题容易上手,得分率在0.8以上;
第(2)题稍难,一般还是属于常规题型,得分率在0.6与0.7之间,
第(3)题较难,能力要求较高,但得分率也大多在0.3与0.4之间。
近十年来,最后小题的得分率在0.3以下的情况,只是偶尔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方关注。
控制压轴题的难度已成为各届命题组的共识,“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略翘”已成为上海数学试卷设计的一大特色;
以往上海卷的压轴题大多不偏不怪,得分率稳定在0.5与0.6之间,即考生的平均得分在7分或8分。
由此可见,压轴题也并不可怕。压轴题一般都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很多年来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主要方式;
用到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
总之,压轴题有多种综合的方式,不要老是盯着某种方式,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分析结构理清关系:解压轴题,要注意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应对策略必须抓牢: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中考前,盲目地多做难题是有害的。
从外省市中考卷或从前几年各区模拟考卷中选题时,特别要留意它是否超出今年中考的考查范围。
有关部门已明确,拓展ii的教学内容不属于今年中考的范围,如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用‘两根式’和‘顶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应用”等;
几何中“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等,因此这些内容不可能作为构造压轴题的“作料”。
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
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
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把压轴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综合题”,并进行剪裁与组合,或把外省市的某些较难的“填空题”;
升格为“简答题”,把“熟题”变式为“陌生题”,让学生练习,花的时间虽不多,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
不要太受区考影响:从今年各区的统考试卷看,有的压轴题的综合度太大,以致命题者自己在“参考答案”中表达解题过程都要用去a4纸一页还多。
为了应付中考压轴题,有的题拔高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要求,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领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在中考中也只能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中有所渗透和体现而已,希望命题者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擦边球”;
搞“深挖洞”了。更希望今年中考数学卷能够控制住最后两题的难度,不要再“双压轴”了。
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 3
1、教师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总复习能否取得较佳的效果,是要看教师对《课标》、《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 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
2、培养学生兴趣。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策略(如做题,看书,独立思考,反思的好习惯),提高复习效果,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一些具体的做法:
1)每天表扬一个学生;
2)在试卷上与学生谈心 ;
3)练时难,考时易
3、重视复习课中的典型的例题的讲解。例题不是习题。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习题最好来源于课本,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改变题目的问法,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这就是“变式训练”;
运用一题多拓,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引导一题多变,深化思维的灵活性
提倡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4、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题,而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选题要难度适宜,举一反三,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5、课堂容量: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得用多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
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 4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考生们都以做多少套练习来衡量复习的投入度,殊不知有的练习属于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有的还会形成负迁移,重点得不到强化。
所以必须抓住典问题进行钻研的力度,扩大解题收益,提高能力层次。
复习阶段,关于例题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有方法、有思路、有结果就认为大功告成,草草收兵,曲终人散,就太可惜了。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它的潜在功能。
具体的就是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训练思维的严谨性;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关系,促进知识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典型问题的引申变化:
类比变化,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巩固;
推广变化,有利于递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开放性变化,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性变化,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 5
选择题
1。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填空题
1。直接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直接经过计算、推理或证明,得出正确答案。
2。图解法: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绘出图形,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应按题干的要求填空,如有时填空题对结论有一些附加条件,如用具体数字作答,精确到……等,有些考生对此不加注意,而出现失误,这是很可惜的。
其次,若题干没有附加条件,则按具体情况与常规解答。应认真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
总之,填空题与选择题一样,因为它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直接写出最后结果。打好基础,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才能既准又快解题。另一方面,加强对填空题的分析研究,掌握其特点及解题方法,减少失误。
填空题主要题型:
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后者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当然这两类填空题也是互相渗透的,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只不过是考查有所侧重而已。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因此应试时可走捷径,运用一些答题技巧。
压轴题
学生害怕“压轴题”,恐怕与“题海战术”有关。为了应对中考压轴题,家长可以根据实际,为学生精选一二十道,但不必强求一律,对有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做其中的第(1)题或第(2)题。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
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
2021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