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惊蛰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5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欢迎阅读!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1

惊蛰日清晨村童到田间咒雀,击打钢器,沿着田埂而行,唱咒雀词;把石灰、灶灰、唇炭追撒在墙角及偏僻处;用香油煎糕,或者用韭莱做成荤素各种饼,煎炸饼豆以驱除百虫;把黄豆用盐水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将水滤去晒干。放在锅中妙熟,全家人吃炒豆,称之为吃蝎子毒;西府海棠、玉兰、排桃、绣球、杏花、宝相花、种田红、木挑、李花、月季花、剪春萝等上市。

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长了翅膀鸟嘴人身的大神,一手持捶,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将惊蛰称为“二月节”。其实早在西汉《礼月令疏》是把惊蛰放在正月,而把清明放在二月。到了东汉刘欲的《三统历》将惊蛰改为二月节。既然叫“节”,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间习俗活动。

常言道,“春雷惊百虫”。惊蛰一到。天气转暖,昆虫和细菌开始活跃,容易滋生疾病,因此山东的农民会在惊蛰日生火烙煎饼,取“烟熏火燎灭害虫”之意:与之相类似,陕西人会在这天炒黄豆,广西的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人炒糯米,福建的客家人不但要炒豆子、麦子,还要煮连毛芋子、做芋子饺。不论东西南北,或熏或妙,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

此外,惊蛰日还有灭小人嘴的习俗,不论是“祭白虎”还是“打小人”,都是取灭掉小人的阻挠,保证前程的顺利和生活的顺心之意。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2

惊蛰节气习俗

惊蛰节气的起源

惊蛰养生四要点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3

1、惊蛰养生粥之淡菜粳米粥

做法:淡菜50克,粳米150克。将淡菜洗净,粳米除去杂质,洗净。将淡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钟,待粥熟后即成。

功效:淡菜是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的重要食物。淡菜与粳米做粥以粳米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之功,加以淡菜补肝益肾之力,故可补五脏,适宜春季养生食用。

2、惊蛰养生粥之猪肝瘦肉枸杞叶粥

做法:大米150克,猪肝100克,瘦肉200克,枸杞叶150克,姜丝3g。枸杞叶择洗干净,猪肝、瘦肉切片,瘦肉用少许生粉腌制5分钟;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1500ml清水,用大火烧开后,加几滴色拉油,倒入大米,沸腾后改用小火熬制20分钟。改大火放入姜丝、猪肝、瘦肉,再倒入枸杞叶,煮滚两分钟,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有护肝、养血、明目的作用。瘦猪肉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本粥养肝阴,清肝热。用于肝阴不足,症见视物不清,或风热目赤、眼涩流泪,亦可用于夜盲症、眼结膜炎、视力减退等属肝阴不足、肝经有热者。

3、惊蛰养生粥之生姜粥

做法:鲜生姜6克,红枣2枚,粳米(或糯米)100克。将生姜洗净,切片,红枣洗净,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置于大火上烧沸,再改用小火煮熟即成。

功效:这道粥暖脾胃,散风寒。但生姜不能用食过多,以免口干、喉痛、便秘等症出现。另外外感风热、暑热实邪、阴虚内热者忌食用。

4、惊蛰养生粥之山药玉米粉粥

做法:山药粉15克,粳米100克,玉米粉15克。将粳米淘洗干净,下锅煮粥,同时把玉米粉、山药粉用冷水调和,待粥将成时,加入山药、玉米粉,再略煮即成。

功效:有健脾补气的功效。

5、惊蛰养生粥之菠菜粥

做法: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取新鲜连根菠菜,洗净后用手撕开。粳米淘净,加水煮粥至米烂汤稠,临熟放入菠菜,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菠菜粥具有补血、止血、和血、润肠的效用。适宜于缺铁性贫血、衄血、便血、坏血病以及大便涩滞不通等症的食疗。

6、惊蛰养生粥之小米山药红枣粥

做法:取小米100克,山药70克,红枣10枚,白砂糖15克。将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钟;将红枣用清水泡胀、去核;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然后将准备好的红枣和山药块放入用白砂糖调成的糖水中腌制30分钟。最后将小米、山药块、红枣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一起熬煮至小米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小米性微温,有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山药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适合各种体质的人食用。大枣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心悸失眠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将小米、山药、红枣一起熬粥食用,可以达到补中益气、养肝的作用。

7、惊蛰养生粥之芹菜粥

做法: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花生油、盐、味精若干。将芹菜洗净去根。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葱,添入水、米、盐,煮七成熟成粥,再加入芹菜煮至粥熟,调味精即可。

功效:平肝清热凉血,化湿,利大小便。平素脾肾阳虚者不宜食用。

惊蛰节气养生喝什么粥?除了以上养生粥外,像大枣粥、牛奶粥、燕麦粥等也适合此节气食用,早上记得要常煮粥哦!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4

祭白虎

传言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到了惊蛰这一天都会开口噬人,甚至阻挠你的前程发展。所以在惊蛰那天,民间都有“祭白虎”的习俗,寓意化解是非口舌,来年运势更好。

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它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拿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杀虫日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惊蛰日到来,也意味着太阳已经到达黄经345度。此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在惊蛰时期,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以及各种霉味。或者拿石灰洒在门槛外,以此来杜绝虫子的骚扰。

打小人

每年惊蛰那日,你会看到有些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惊蛰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现在大部分人打小人,一般是求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

禁婚

根据民间的习俗,惊蛰前后期间,雷公会经常出门行事,常常有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的。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也会办得不顺当。所以说,即使有嫁娶好日子,很多人也不会在这个时间办喜事。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5

我国古时候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方都已进入了春耕的时间之中了。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真实的一种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绝美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在中国民间谚语有说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得好:“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5篇_精选范文网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惊蛰的忌讳和饮食习俗,欢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