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惊蛰节气吃什么养生_惊蛰三候分别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 1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lt;<<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 2
惊蛰养生食谱1:冰糖雪梨
惊蛰吃梨是历来的传统,梨性寒味甘,有清热润肺、生津利咽的功效,搭配冰糖、枸杞等食材可以缓解春季容易口干舌燥的现象。
材料:雪梨、冰糖、枸杞。
做法:将雪梨洗干净然后在头部四分之一处切下,将其做盖;用工具将剩下四分之三梨的国核挖出来,放入适量的枸杞、冰糖,然后加水没过冰糖和枸杞盖上盖,将梨子放入碗中隔水蒸半个小时即可。
惊蛰养生食谱2:猪肝粥
猪肝粥营养丰富,有养肝健脾的作用,尤其适合缺铁性贫血、肝病的患者。猪肝中铁质丰富,是铁元素在最佳来源。
材料:猪肝、粳米适量。
做法:用清水冲洗掉猪肝上的血水,然后把猪肝切成大小合适的块备用;在砂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放入洗净的粳米,熬着粳米至快熟的时候加入猪肝熬成粥即可。
惊蛰养生食谱3:山药红枣粥
惊蛰时节最忌讳吃动物脂肪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佳,山药红枣粥就是适合惊蛰时分的药膳粥类,有健脾益胃、气血双补的功效,老少皆宜。
材料:山药、枸杞、红枣、冰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去皮洗净后切成滚刀块备用;粳米、红枣、枸杞分别洗净后浸泡备用;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烧开,然后倒入粳米烧开后转小火熬煮20分钟左右后,倒入山药开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10分钟左右,再加入冰糖、枸杞、红枣等配料后,熬煮5分钟左右即可关火食用。
惊蛰养生食谱4:鸭血菠菜粉丝汤
菠菜中富含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转化成必需的维生素a,有敛阴润燥、明目、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有助于防治春季的各类流行疾病。
材料:菠菜、鸭血、粉丝、鸭肠、鸭胗、高汤、油豆腐、葱末、姜片、食盐、胡椒粉、鸡精、芝麻油等。
做法: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姜片烧开后下入鸭胗、鸭肠汆烫去血水后盛出备用;然后分别用清水焯一下鸭血、菠菜后捞出备用;粉丝要提前几个小时用温水浸泡;锅中加入高汤,然后下粉丝、菠菜、油豆腐、鸭血、鸭胗、鸭肠用大火烧开后,加入胡椒粉、盐、芝麻油、鸡精、葱末后即可食用。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 3
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 4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 5
1:粳米玉竹粥
做法:先将新鲜肥玉竹5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汤去渣,加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沸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并可用于各种类型心功能不全时的辅助食疗方法。
2:猪肝瘦肉枸杞叶粥
做法:大米150克,猪肝100克,瘦肉200克,枸杞叶150克,姜丝3g。枸杞叶择洗干净,猪肝、瘦肉切片,瘦肉用少许生粉腌制5分钟;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1500ml清水,用大火烧开后,加几滴色拉油,倒入大米,沸腾后改用小火熬制20分钟。改大火放入姜丝、猪肝、瘦肉,再倒入枸杞叶,煮滚两分钟,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有护肝、养血、明目的作用。瘦猪肉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本粥养肝阴,清肝热。用于肝阴不足,症见视物不清,或风热目赤、眼涩流泪,亦可用于夜盲症、眼结膜炎、视力减退等属肝阴不足、肝经有热者。
3:薏仁山药粥
做法: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烂熟,而后将生山药60克捣碎、柿霜30克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
功效: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等一切脾肺气虚的病症。
4:冰糖沙参粥
做法: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
功效:养胃、润肺、祛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及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
5:菠菜粥
做法: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取新鲜连根菠菜,洗净后用手撕开。粳米淘净,加水煮粥至米烂汤稠,临熟放入菠菜,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菠菜粥具有补血、止血、和血、润肠的效用。适宜于缺铁性贫血、衄血、便血、坏血病以及大便涩滞不通等症的食疗。
lt;<<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的养生原则及传统美食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