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惊蛰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惊蛰节气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也形成了许多的文化,那么2022年惊蛰节气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惊蛰节气特点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 1
蚌肉烧豆腐
〔材料〕河蚌肉300克,.内醋豆腐3盒,开洋20克,青蒜叶20克,虾子15克,绍酒20克,胡椒粉2克,精制盐4克,味精3克,水芡粉35克,熟猪油80克,葱姜末20克。
[做法〕(1)将豆腐切成小方丁,在锅内放人冷水同时加豆腐用小火烧沸,随即捞出,浸泡在冷水中。
(2)蚌肉清洗干净,放人浇沸的清水中悼熟捞出,待凉后切成薄片。
(3)将炒锅置于旺火上,下熟猪油45克烧热,放葱姜末炒香,再加蚌肉片炒散,放掉蚌肉的原汤(250克)、盐、豆腐、开洋、味精,盖上锅盖,等到豆腐人味,下水芡粉推匀,加人热油后盛出,装大盘里,撒上青蒜粒和胡椒粉即可。
〔特点〕蚌肉酥香而不带腥味,豆腐滚烫鲜美清香。
开洋紫菜汤
〔材料〕紫菜15克,开洋20克,葱末6克,绍酒12克,食盐2克,味精适量,鸡骨汤800克,熟猪油8克。
在锅里下鸡骨汤,加开洋、紫菜、盐、味精烧沸,舀去汤面浮沫,盛人大汤碗里,浇上熟猪油,洒上葱末即可。
〔特点〕紫菜清香,汤色润清,富有丰富的营养。
蜜糖甲鱼
〔材料」甲鱼1只。
〔做法〕将甲鱼洗净,置于清水中炖至微熟,加人蜂蜜30毫升,甲鱼炖至烂熟,食之。
〔功效〕甲鱼肉可滋阴、凉血,治骨蒸劳热等疾病。蜂蜜可滋养,润燥,解毒。二者合一,不仅对心脏病、肠胃病和贫血均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促进生长,预防疾病。
惊蛰节令美食
桃花盛开的时候,春季“虾汛”便也随之而来了。这时,在黄海越冬生活的虾群,为了返回渤海湾生儿育女,便成群结队向千里之外的渤海湾各处河口徊游。虾群这种群体性洞游的习性,在生物学上被称为“产卵徊游”。这时的对虾,正处在产卵前期,个个体丰肉厚,壳薄色青,莹晶透明,惹人喜爱。因而,春季“虾汛”是渔民捕虾的黄金时节。
我国对虾在虾族中是最负盛名的。体长肉厚,肉质鲜美。煮熟后鲜红油亮,香气翻滋,味压诸鲜,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对虾,又名大虾,圳翩巴大,每尾长15---23厘米,体重一般如500-08O克,的可长到150克。标准对虾/,7尾就有500克重。新鲜对虾晶莹剔透,透过甲壳便可看到虾体的内脏,,因此对虾又得名“明虾”。因对虾主要产在渤海和黄海区,在虾族分类学上又叫作中国对虾或东方对虾。雌虾和雄虾在体色上略有不同。雌虾一般为青蓝色或褐色,渔民俗称其为青虾。雄虾略呈揭黄色,故被称为黄虾。
对虾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除了极少数能活到第二个冬季外,大部分在产卵后就会死去。对虾的寿命虽短,但在它们的一生中,却要经历多个生长发育阶段,而且要经历2次长达千里的徊游。对虾对水温比较敏感,难以在寒冷中生存。因此,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寒季来临之前,它们便集结起来,向水温较高的黄海游去。它们日夜兼程,每天以约50海里的速度,沿着大陆架向南进军,最后准确抵达黄海中部越冬。对虾的南下,在生物学上称作“越冬徊游”。待到来年3, 4月间春回大地时,便再次集结起来,浩浩荡荡北上返回渤海湾。大约在4月份便可赶到渤海湾各处河口,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在对虾大规模徊游时虾群密集,一网下去就能捕那多。
对虾产卵期一般在5,--7月份,其中又以5月为多。雌虾产卵时一边排卵,一边将贮存在纳精囊内的精液排出,让卵子和精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卵要经过一个很复杂的蜕变过程后才能变成幼虾。幼虾生长发育很快,到7--.-8月间便可长到10厘米左右,到秋凉时就可进入“青春期”,纷纷择偶,进人热恋之中。当深秋初冬它们长成标准大虾时便会像它们父辈们那样过着定期徊游生活。
对虾质嫩味美,能烹制出许多的美味佳肴。在全国八大菜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的整尾烤大虾、青岛的三彩大虾和油炯大虾、琵琶大虾、烹虾段等都是代表菜。对虾吃法也很丰富,家庭烹制除了烹、炸、炯、红烧外,还可做成炸虾球、炸虾饼。也可做成对虾三鲜馅饺子。放上少许刚上市的嫩豌豆(用刀拍碎),其味之鲜是任何饺子馅都比不得的。把对虾切片作·卤浇面条吃,味道也极其鲜美。
对虾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6%,比螃蟹、鲍鱼含量都高,属于高营养食品。而且氨基酸含量既全面量又多,另外还含丰富的钙、磷、铁等徽里元素,维生素A的含量也极为丰富。
对虾还有良好的补肾壮阳、滋阴健骨功能,对阳痰、神经衰弱以及乳汁不足有明显功效。《纲目拾遗》上就有记载,将虾肉捣烂,用黄酒热服,少时乳汁即下,再饮以猪蹄汤,每日数次“其乳如泉”,产后乳汁不足时,这是个不错的治疗方法。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 2
潮湿天气越要注重保湿
在春天说起肌肤的保湿,也许会有些人说春天本就潮湿,身上都感觉都是湿湿的,还要保湿吗?很多人认为,在空气湿度那么重的天气里,就不必要进行对皮肤的保湿了,可这其实就是一个误区,因为人的皮肤在这样的天气中会很容易流失水分的。如果这时候不加护理,皮肤的水分很容易干涸,这就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影响。
护肤专家表示因为天气潮湿,人们减少吸收水分,就会造成人体水分流失。而在潮湿天气下,为了保持干爽,我们会不停地擦拭皮肤,从而造成皮肤表面水分更容易蒸发,如果不加保湿,皮肤就会处于内外双重缺水状态,更容易失去水分。
雨天护肤最好减少精华液、隔离霜
惊蛰多雨,在持续雨天时,比较粘稠的精华液也可以省略了。另外,对于很多女性都中意的隔离霜,隔离霜可以起到阻隔空气中脏东西的作用,但雨天到来,空气质量也会相对好,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必用隔离霜,用了反而可能增加皮肤的负担。
雨天别过度用洁面产品
持续的雨天,爱美的女性只要早晚做好脸部清洁工作即可,即便脸上觉得湿腻,也实在无需过于频繁地使用洁面产品进行清洁。像是油性皮肤的人在雨天可以用清洁力稍强一点的洁面产品,而干性皮肤的人则可用柔和一点的洁面产品。另外,洁面的水最好是温水,一是对皮肤好,二则温水清洁力也比较强。
惊蛰期间的雨天水气多,因此不但隔离霜、保湿喷雾可以省略,外用的乳液、霜也可有选择使用,正常天气用乳液比用霜更好一些,因为乳液比霜稀薄。但现在很多皮肤霜并不粘稠,倒不必拘泥于“霜”、“乳”二字。坚持固有的上妆、护肤程序必然重要,但到了持续雨天时也可适当做出改变。
惊蛰时节如遇雨天,女性朋友护肤记住一个原则就行:适当为肌肤“通风”,保湿、补水工作不必做得太勤。化妆品的使用以透气性好、不粘稠的为主。
阴天别忘了做防晒工作
到了阴天时,防晒似乎就被甩在了脑后。但其实阴天的防晒工作也很重要。简单地说,阴天也有紫外线,紫外线中的中波紫外线UVB比较容易防范,穿衣、房屋玻璃等就可阻挡;而长波紫外线UVA则比较麻烦,能够直接穿过玻璃进入室内,所以不要说阴天坐在室内不用防晒,该上的防晒霜还是得上。
lt;<<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 3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1.气温回升快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时保暖。
2.病虫多发
“春雷响,万物长”,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在春耕的时候,还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为温暖的气候条件,容易引起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
3.雷响不断
惊蛰前后,大地回春,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民间谚语云: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春雷在惊蛰之日,则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的情况。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 4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lt;<<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 5
早春划锄
这是早春麦田管理的主要措施,划锄可减少土壤水份蒸发,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地温和消灭杂草等。早春划锄的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化冻2cm时开始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且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划锄时要因地,因苗制宜,对晚茬麦田,第一次锄划要浅,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于旺苗和徒长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深耕断根,耕深约10cm,以断老根、喷新根,耕后要压实,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根下扎,变旺苗为壮苗。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划锄逐渐加深。
合理运筹好第一次肥水,促进各类麦田均衡增产
1、偏旺苗:主要是早播和大播量小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播期相对偏早、秋季和早冬温度偏高,导致苗龄偏大形成旺苗;以及播种量偏大,且播后土壤墒情较好,出苗率高,导致群体偏大形成旺苗。具体表现为苗大、群体足,很多地块已出现封行。
严控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传统栽培技术中的返青肥,不仅肥效低,且易引起旺长,导致后期倒伏。拔节前应严格控制施肥,控制群体生长。到拔节期(倒3叶抽出)、群体麦苗出现明显落黄时,每666.7平方米小麦追施45%的多元复混肥(N、P2O5、K2O均为15%)15-20公斤、尿素8-10公斤(或拔节期追3-5公斤,倒1叶抽出时5公斤),以促穗大粒重。追肥时如土壤墒情不足,应在追肥后立即补灌拔节水。
2、迟播苗:主要为迟播甘薯茬或中药才茬小麦,因甘薯或中药材收获后小麦播种过迟。很多地块出现“一根针”甚至“土里捂”。因迟播麦一般播量偏大,目前大部分迟播麦苗数相对较足,应采用独秆麦栽培技术。
谨用春季肥、重施拔节肥。当田间出苗数能达到当地最适宜穗数的90%-100%时(以石家庄为例,每666.7平方米出苗数为40-45万),则不施春季肥料,而在拔节期、田间小分蘖开始明显死亡时,每666.7平方米小麦追施多元复混肥15-20公斤、尿素6-8公斤。如返青时调查田间苗数确实过小,则应及早追返青肥促分蘖,每666.7平方米小麦施尿素8-10公斤,拔节期再补追尿素5-10公斤。
3、其它麦田: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肥水管理时间要根据地力、苗情而定。土壤肥力较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肥力较好,群体较大的麦田,可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20―25公斤。旱地麦田由于无水浇条件,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借墒追肥,可在早春土壤返浆后或雨后开沟追肥,一般亩追尿素20公斤左右,追肥时要深施埋严。
化学除草,化控防倒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以前,在温度适宜时用苯磺隆或其它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小麦起身末拔节前对高杆品种和有倒伏危险的麦田用多效唑或壮丰安进行化控防倒。
及早防治病虫害
春季由于气温逐步升高,小麦病虫害开始发生,应密切注意,提早防治,春季重点防治小麦全蚀病、麦蜘蛛、吸浆虫;小麦抽穗后及时选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小麦蚜虫和小麦白粉病。防治小麦全蚀病,防治麦蜘蛛,防治小麦吸浆虫。
lt;<<返回目录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