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
相关文章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故事初二,欢迎查阅。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 1
汉朝初年,大臣魏无知向刘邦举荐了降臣陳平。因为深信魏无知,刘邦立刻封陳平为护军中尉。然而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对刘邦说:“陳平只有花拳绣腿,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无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现在刚刚做了官,就收受别人的贿赂。重用这样的小人,后患无穷!”
刘邦听后非常生气,便来责问魏无知。魏无知回答道:“我举荐的是陳平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品德再好却没有才能的人,能帮您打天下吗?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非要等到既有才能,品德又无可挑剔的人,那么等到选到人才的时候,已经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请皇上对臣所言多加深思,看看是否有道理。”
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又召来陳平。听罢刘邦的质疑,陳平自信地回答:“我离开魏王,是因为他一意孤行;我离开楚王,是因为他疑心太重、任人唯亲;我投奔皇上,是因为听说您是一位任人唯贤的明君,我在您这里可以施展才华。我的确收受了下属的贿赂,但您可以派人去我家里查,我对收受的贿金一两未动,全部用军印贴着封条,封条上写着‘特殊军饷’几个字。我是想用这笔钱作为打仗时的赏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邦听后大喜,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听信一面之词,错失良臣。他升了陳平的官,还任命他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陳平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帮他夺取天下,自己也官至宰相,成为西汉的谋臣。
遴选人才,不能苛责挑剔,而当用其所长。如果君主具有宽阔的胸襟和睿智的眼光,他的时代必定满目俊才;相反,那些哀叹自己身边没有贤才的人,多半是因为他没有发现人才的能力。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 2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很多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
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 3
耶律父子建辽后,又经过了辽世宗、辽穆宗两朝。到辽景宗耶律贤即位时,中原已进入北宋时期。北宋初年,日渐强盛的辽国一直是宋朝的劲敌。为了争夺黄河以北的土地,两国之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战争。在辽国的统治阶层中,有一位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萧太后,为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萧太后名绰,字燕燕,契丹人。生于公元953年,是辽国北府丞相萧思温最喜欢的女儿。萧太后自小聪明智慧,有一次,萧思温让几个女儿一道扫地,观察下来,只有燕燕扫得最干净。他心里在说:“这个姑娘以后最有出息。”
后来,萧燕燕被招入宫封为贵妃。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三个月,她就被立为皇后,那一年她才十六岁。契丹族的女性对射箭、打猎等十分擅长,燕燕在这方面同样拿手。
景宗即位时,面对的是一片乱糟糟的局面,他想大干一番,萧皇后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景宗常对大臣说:“你们凡是写到皇后的讲话,也要用‘朕’字,这可要作为一条法令定下来!”可见,萧皇后那时就已初步显露了政治才干。
景宗三十五岁时患病去世,儿子耶律隆绪继承了皇位,他就是辽圣宗。景宗在遗嘱中强调:今后国家大事都要听皇后的指挥。圣宗当时只有十二岁,萧皇后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开始掌管辽国政权。那一年她才刚刚三十岁。
一个寡母,一个幼子,面对的是部族许多人不服的眼光,外边又传来不少打仗的消息,萧太后感到十分担忧。她哭着向丈夫的旧臣流露了内心的忧虑。这时,耶律斜轸(zhěn)、韩德让等说:“我们都是先皇的老臣,只要你信得过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韩德让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对萧太后忠心耿耿。无论是外出作战,还是对内管理国家,他都竭尽全力,使萧太后与辽圣宗逐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后来他被辽圣宗赐名为耶律隆运。
公元983年六月,辽圣宗尊自己的母亲为“承天皇太后”,这就是历的“承天后摄政时期”。在军事上,她全力信赖和依靠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耶律休哥被萧太后任命为南方军事总负责,镇守燕(今北京);而耶律斜轸因为有治国的才干,萧太后早就将让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并委任他为北方的机要大官。
过了三年,宋朝将领曹彬、米信等人向辽国发起进攻。耶律休哥率军断了宋军的粮道,以一支轻骑兵对宋军脱离大部队的零星官兵进行打击。萧太后也亲自率军追击。宋朝官兵在逃跑中惊惶失措,互相踩踏,死的死,伤的伤,损失过半。还有不少宋兵跌入河里,结果造成河水阻塞。由于战功显赫,耶律休哥被萧太后封为“宋国王”。
与此同时,耶律斜轸率领军队与宋朝名将杨业在山西展开激战,并将杨业俘虏。耶律斜轸立了大功,被萧太后加封“太保”的名号。后来他随太后南下,途中不幸逝世,萧太后还亲自赐予棺材,参加了他的葬礼。
萧太后在掌管辽国期间,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诲下,辽圣宗通晓中原文化,能写出“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集是吾师”的诗句,还能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文集与臣下共同欣赏。辽圣宗还喜欢读《贞观政要》这部书,从中吸取治国的经验。
当萧太后把政权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 4
武则天当政时期,采取了恐怖的高一压政策,奖励告密之人,许多人因此而升官晋级。当时,出现了许多酷吏,他们发明各种残忍的刑具一逼一迫犯人招供,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最的便是周兴和来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为乐的周兴,怎么都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别人告密的对象。武则天收到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的告密信后大怒,立刻下旨给来俊臣,要他负责审理周兴的案件。
太监送密旨的时候,周兴正与来俊臣喝酒呢!他们俩一边喝,一边讨论着用什么办法使犯人招供。来俊臣看了太监送来的密旨,随便把它往桌上一丢,仍旧和周兴继续原来的话题。来俊臣说他自己写了《告密罗织经》。周兴笑笑说,那里面写的刑罚都算不了什么,最近他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一逼一出犯人的口供来。来俊臣问:“什么办法?”
周兴得意扬扬地说:“这个新办法就是拿一个大瓮,把它放在火上烧烤,谁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不由他不招!”来俊臣听了,连连叫好。他一面说,一面叫人去搬一只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厅里来,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
来俊臣觉得到时候了,马上变了脸,厉声向周兴宣读武则天的密旨:“周兴,你听着,你如果不老实一交一代,那就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飞天外,手里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连忙跪在地上,表示愿意招认。来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报给武则天。武则天觉得周兴为她办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军,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杀了。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 5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称为“战国七雄”。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大全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