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相关文章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1
袁绍如果不死那么早,曹操能消灭袁绍集团吗?在小编看来,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已经很难再度东山再起了。实际上袁绍在回到老巢后,因为羞愧难当,更兼气闷内心,不久就郁郁而终了。所以即便袁绍不早死,最终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到那时更悲惨。
官渡之战,袁绍集团损失巨大,其中武将张颌、高览选择投降,谋臣许攸因为内部谋臣争斗而投靠曹操。武将颜良文丑自己淳于琼战死,谋臣沮授被擒后死了,田丰在官渡之战时已经下狱,而袁绍刚刚回去,就选择杀了田丰。当时袁绍带领的十几万大军,更是死了有七八万之多。原来对于曹操的绝对优势,到了官渡之战后,已经最多达到持平的状态了。
田丰给袁绍提建议,趁着曹操攻打刘备的档口赶紧发动进攻,而袁绍则说,哎呦喂,我的小儿子生病了,不能打仗。气的田丰用拐杖触地,连连大骂“千载难逢的时机,因为孩子生病就放弃了”,由此被袁绍疏远。后来曹操打败了刘备,回师防守,袁绍想要一战定胜负,田丰又建议他选拔精锐,攻打曹操防守薄弱处,结果袁绍不愿意听,田丰还反复劝说,惹得袁绍发怒,借口他扰乱军心关到了牢房里。后来袁绍官渡之战失败,仅仅八百人跑回去了,回去后大家都以为田丰梦获得重用,田丰却说,我的死期到了。果然,袁绍因为愧对田丰选择杀掉了他。
从这里看,一个是袁绍相当刚愎自用,对于谋臣提出的建议,往往不予采纳。另一个是袁绍不梦正确面对失败,失败或者犯了错误之后更愿意迁怒于人。第三个,袁绍其实是个大糊涂蛋,对于战略形式的变化很不敏感,对于战略目标很有点侠客精神——能一次决战搞定就不愿意拖着。第四,袁绍不懂兵法。这样一个人物,妄为四世三公,少年成名,统帅四州之地,却难有所成。尤其碰上曹操这样的对手时,袁绍在经营四周之地时,对百姓是很好的。所以普通民众很支持他。这可以说是其唯一优点了。
袁绍起于南阳,然后又受封冀州等州。在南阳收下逢纪和许攸,在冀州又收下沮授、田丰、郭图、审配等人,这些人在内部并不和谐,各自不服气不说,还相互形成阻力,给对方暗中下绊子,在袁绍面前身后争权夺利,以谋取个人利益。其中以沮授、田丰和许攸名声较大。但是三个人的意见经常都不被采纳。虽然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时听了沮授的战略部属,但是拿下四州之后的袁绍一下子自信心爆棚,唯一相信的是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脸面,对于众多谋臣,因为各自有各自帮助的幼主,所以也完全不能形成合力。
所以就算是他不死,曹操也会加快消灭袁绍集团。袁绍不死,必被捉。捉住之后,曹操会把袁绍待若上宾,请汉献帝赏赐大官,比如封冀公。然后以袁绍的名义,让手下投降。投降者,都官加一级,然后都养起来,然后再择优录用。很多诸侯看曹操对人们的优待,很多人会率军来降。天下还有谁呀?刘表,刘彰,张鲁,马腾,孙权,刘备。来者高官厚禄,高薪养官。那时天下可能只剩下刘备和孙权。
刘备依附刘表,刘表已降,刘备无处可去。要么投降,要么远走他乡,伺机而动。肯定没有了三分天下。可能会奔波半生,以皇叔之名,回到汉献帝身边。在看孙权,假如的孙权比历史的孙权实力要低,因为曹操以占天时,有的人和,孙权十有八九也会纳降,天下大定矣。曹操可能成为一代名臣,或者通过禅位,成为大魏的开国明君。曹操知道历史发展成这样,不禁哈哈大笑,也没有了观沧海。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即便袁绍活着,也是迟早被曹操分割吞食的下场。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2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25年8月,刘秀在称帝,国号仍沿用“汉”,改元“建武”,定都洛阳。洛阳在长安的东边,因此称刘秀建立的汉朝被称之为“东汉”,也称“后汉”。到公元36年,刘秀扫除各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
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东汉王朝持续了196年时间,产生了十三个皇帝。根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他们的姓名、年龄和在位情况如下:
光武帝刘秀,享年64岁,在位33年。
汉明帝刘庄,享年48岁,在位19年。
汉章帝刘炟,享年31岁,在位14年。
汉和帝刘肈,享年27岁,在位18年。
汉殇帝刘隆,享年2岁,在位1年。
汉安帝刘祜,享年32岁,在位20年。
汉顺帝刘保,享年30岁,在位20年。
汉冲帝刘炳,享年3岁,在位1年。
汉质帝刘缵,享年9岁,在位2年。
汉桓帝刘志,享年36岁,在位22年。
汉灵帝刘宏,享年34岁,在位22年。
汉少帝刘辩,享年16岁,在位1年。
汉献帝刘协,享年54岁,在位32年。
根据以上统计,东汉的十三位皇帝,平均年龄只有29.7岁,不足30岁,令人惊讶。虽然我没有查到可靠的数据,但是凭直觉,我觉得这样的年龄应该是低于当时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的。皇帝享受最好的卫生医疗服务、享受最好的饮食,可是平均年龄居然这么低,令人匪夷所思。
东汉的十三位皇帝,平均在位时间是15.8年。在位最短的汉冲帝,只在位5个月,而汉殇帝,也只在位8个月时间,汉少帝的在位时间也不足一年。
在这些皇帝中,年龄最长的是光武帝刘秀。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虽然他有显赫的出身,但是因为推恩令和皇室衰落等原因,到他父亲那一辈已经彻底远离了皇族。他的家世并不显赫。他父亲刘钦只是个小小南顿令,而且去世得很早。在刘秀只有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从此刘秀成了孤儿。他是在叔叔刘良的抚育下长大成人。后来他参加了绿林军,并逐渐显示出军事才能,一步一步取得统帅地位,最终打败王莽,灭亡新朝,建立了新的统一王朝。刘秀在位33年,是东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东汉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
东汉的这些皇帝中,居然有一位婴儿皇帝,汉少帝刘隆出生仅仅三个月便被立为皇帝,不满两岁就死掉了。汉冲帝刘炳即位的时候也只有两岁,只活到3岁。
这些皇帝中,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汉献帝刘协。他是董卓拥立的皇帝,董卓死后,长期被曹操挟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就是汉献帝。没有任何实权、长期任人摆布的刘协,居然活到了54岁,在位32年。年龄和在位时间都仅次于开国皇帝刘秀。身居皇位三十余年却没有丝毫权力,没有自由,放佛鱼肉任人宰割,最后被迫“禅让”,这样的皇帝也真够惨的。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3
店埠,是安徽省肥东县的城关镇,原属合肥市。它是怎样得名的呢?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曹操父子的故事。
那时,三国纷争,曹操领兵在合肥与吴国孙权对垒。这一带地势低凹,不利驻军。曹操就组织了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合肥筑了个点将台(即今明教寺),沿途堆些土堆,垫高一些地方。取了土的地方,便成了塘,垫高的地方,便驻扎军营。这样一来,就有利于驻军和打仗了。曹操很高兴,便把它叫做“垫步”,并且亲笔写了“垫步”两字,让石匠刻出,留作纪念。
民工很多,可是这儿没有做买卖的,大家生活很不方便。衣服破了,没地方买针线缝补,烟瘾来了,没有地方买到烟草……一句话,民工是人不是牛马,哪能只做工不安排好生活呢!石匠衣服破了,正咕哝着:“衣服破了,要有个店,买点针线缝补该多好!”一听说叫他刻“垫步”的石碑,心里喜滋滋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把“垫步”听成“店铺”了。他接过曹操写的纸,随手放下,先去凿那石碑。等碑凿平,曹操那张“垫步”的纸,早让风吹跑了。他于是一锤一凿、一笔一画地刻“店铺”两字,心里想:丞相可真关心民工啊!
曹操的二儿子曹植也在军中,他人聪明,性情随和,有时跑到民工处玩玩。这天,他跑到石匠处一看,见石匠篡改了父亲的字,大吃一惊,说:“石匠师傅,你怎么把‘垫步’错刻成‘店铺’,这可有杀头之罪啊!”
石匠一听也吓坏了,便把自己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一五一十都照实说了。曹植连连点头,说:“有理,有理!不过‘铺’字不如‘埠’字,我来写,你来刻。这样你就不会有欺上之罪啦!”
石匠听曹植这么一讲,高兴地连说:“好吧,好吧!”
当下曹植便写了“店埠”两个字,交给石匠师傅,自己就回到父亲那里去了。
第二天,官员来收碑,一看“垫步”变成了“店埠”,大吃一惊,便把石匠绑起来问罪。
石匠说:“这是世子曹植叫改的。”
官员不相信地说:“你的罪已够大的了,还攀上世子,真是胆大包天!”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石匠押赴法场。
正要开斩,曹操父子来了。原来,头一天,曹植回去,未找到父亲。曹植放心不下,一清早又去找父亲。找到父亲,便把民工的想法和石匠改刻石碑的情况一一禀报了。曹操听后,连连点头说:“这是我一时欠考虑。石匠师傅改得对,他没有罪。”
曹操父子急匆匆地赶来,看到石匠正要受刑,曹操立即命令士兵放了石匠,转身又对官员们说:“从城里搬一些铺子来,就在这里做买卖吧!”
这样,店铺搬来了,生意非常兴隆,渐渐地这儿成了一条街。从此就叫“店埠”了。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4
煮酒读三国,乱世中英雄踏马而来,儿女情长与天下家国交织成歌,悠悠一晃是千年,而今回首看去,多少爱恨悲欢如烟,烟雾朦胧里孙尚香的身影隐在其中,她的名字广为人知,可她的故事却不仅仅只是后人听到的那么简单,背后另有传奇……
如果没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孙尚香不过是个被人一笔带过的女子,因为在正史里,关于她的描写实在寥寥——东汉建安14年,正直妙龄的孙尚香嫁给了长她数十岁的刘备,这段婚姻无关爱情,仅仅是出于政治需要两个人才结合在一起,后来两国联盟破裂,孙权将她接回了东吴,和刘备从此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自此之后,孙尚香也于历史之中销声匿迹,没有人知道,她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民间传闻她为刘备投江,实属无稽之谈。然而,虽说正史无所记载,可我们依旧能从蛛丝马迹中,拨开迷雾看到她的后来。而这一切,得从一个人说起,那个人就是陆逊。
如果说,在三国史上,孙尚香是只见前半生,未见后半生,那么,陆逊就刚好是反过来了,陆逊的前半生仿佛是被白雾隐去了一般,他是何人之子等等一概不知,他为人所知的是,他三十三岁那年娶妻,四十三岁那年,妻子为他生下一子陆抗,陆逊的妻子其名在历史上无从考究,只知道她姓孙,人称陆孙氏。而这也陆孙氏,极有可能就是孙尚香。何出此言?且往下看。
当年孙权打下吴郡,将根据地建立在吴县,而此处正是陆逊的老家。陆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按照孙权的性格,当时肯定会与之结交,所以我们不难推测,在陆逊二十一岁出仕之前的若干年里,他和孙家必定相识,他和孙尚香也一定是认识的。
大家都知道,陆逊在后半生里,几乎就是个战无不胜的军事之神,常常令人感叹大器晚成,可如果细读史书,却会发现陆逊并不是大器晚成。陆逊的神君之名并非浪得虚名,征讨山越也足以说明他的才华并不平庸,可他为何长久的被埋没才华?因为他的才华刻意被人忽略,这里也不得不插一句,陆氏和孙氏早在在孙策攻打庐江时就有过矛盾。陆逊刚一入幕就马上被孙权发配去了海昌,那可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地方,而且一呆就是七年。七年在那个时代,男儿有志七年可天下闻名。等到陆逊开始崭露头角,他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也开始重用他,他终于平步青云,这个时间点,好巧不巧就是孙尚香离异回吴后。
自此,我们不难推测,陆逊和孙尚香之间,大概是有过一段感情,那段感情在他们尚且年少时萌发,可还来不及生根发芽,孙尚香就成了政治牺牲品,两情相悦,却奈何命运弄人。孙尚香嫁给了刘备,而陆逊,至此不言婚娶之事,直到孙尚香与刘备决裂,或者说,孙刘联盟破裂,此时的他们再次重逢。
当然,这个时候会有人问,既然陆家和孙家早前结怨,孙权也一直不待见陆逊,还把孙尚香嫁给他了呢?因为,孙权是个政治家。在孙权的眼里,陆逊有才可孙权不放心用他,而如今,孙尚香归来,而孙权也需要人才,如果孙尚香再嫁给了陆逊,他成全了一段感情的同时,也笼络了陆逊这个人,何乐不为?而且,从陆逊在后半生对孙权死心塌地的效忠来看,孙权的想法显然是对的。
孙尚香是吴主之妹,刘备之妻,按理来说,她在历史上也是个角儿,不存在回到东吴后就没有了记载,而陆逊呢,他好歹后来也官至丞相,他的妻子在历史上也不可能一点记载都不留下,可是,在历史上,孙尚香,陆逊,陆逊之妻,这一大块地方都是模糊的。加上孙权与陆逊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或许,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就是,陆逊的确是娶了孙尚香,当然,这个过程也是费了心力的,首先,孙尚香得“死”,她必须“消失”于历史,第二,陆逊之妻终生不能光明正大于历史。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再去看历史时,总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却又说不出什么。
其实关于孙尚香后来嫁给了陆逊一说,一直都有传闻,不过只见于野史,但也是有时候野史并不是不可信的,它能从侧面告诉许多正史没有告诉我们的事,例如我们心中的英雄赵云,正史里并没有里记载太多他的战绩,几乎都是野史补充的,所以说野史有时候也会为我们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而那些想象,也不一定不真实。
孙尚香真的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女子,生于乱世,婚姻都由不得自己,倘若最后她是与陆逊在一起了,也不失是一种幸福了。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
温酒斩华雄温酒斩华雄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以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董卓。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的时候,被华雄击败。华雄败孙坚、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员悍将。袁绍大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
袁绍嫌弃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如果派他出战,是告诉敌军我方无人,喝令将关羽打出。这时候不得不说曹操有识人之明,曹操说,关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国演义》的逻辑中,凡是相貌与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称为相貌不俗),谁能看出来关羽只是一个弓马手呢?于是曹操端了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
关羽说,就先放这儿,等我回来再喝。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出战迎敌。只听得外面喊声震天,不过片刻的时间,关羽就斩了华雄。这时候,酒还是温的。
三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