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精选5篇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三国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故事精选1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向一举击败东吴国。在赤壁,与周瑜的三万骏马
隔江相望。曹军多数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然都站不稳,一交锋,曹兵就大败。曹操又下令用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黄盖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计。第二天,黄盖家庄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痛打了一顿。。黄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投降书给曹操,黄盖选取了十艘战船,船上装满干柴,并再上面浇上油,用布遮好。一切准备停当的黄盖带领战船乘风向长江北岸驶去。满载引火物的战船刚驶到江心,,黄盖下领张帆。帆一升起,战船立刻飞一般向前疾驶。当船离曹军还有二里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而船上的官兵都跳上小船,战船像一条条火龙向曹军的舰队冲去。曹军的水军一下就灭了一半。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向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国故事精选2
三国时,安徽亳县出了两个大能人:魏王曹操、神医华佗。
你别看戏台上把曹操画成奸白脸,其实他的能耐可不小!文韬武略,吟诗作赋,无一不精。就是有一条不好,疑心大,动不动要杀人。
这一天,魏王正在府门议事,忽觉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头痛得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手下人慌了,忙请来太医,扎针吃药拔罐子,折腾了半天,一点用也没有。夫人卞氏求神问卜,哭得泪人儿一般。可是哭也哭不好老头子的头痛病呀!还是谋士荀!有点子,他想起了神医华佗,立刻派人去请。
华佗是城北七里小华庄人。说起他的医术,真是高明极啦!再难治的病,经他一治就好。开膛破肚,刮骨疗毒,麻药一抹,一点不痛。
这天,华佗正在外乡看病,曹操派的人赶到了。华佗一听有人请看病,又见来人火烧眉毛的样子,还有啥说的——去呗!
华佗连家都没回,就骑马登车,日夜赶路,来到魏王府。
只见曹操躺在床上,头上勒个带子,脸像白菜叶子,虚汗直冒,知道病得不轻。他赶忙洗手净面坐在床前。免不了一望、二闻、三问、四切,如此这般一看,随即取出一根七寸银针,照头上穴道扎下去。曹操只觉得先酸后麻,遍体生津。说也怪,曹操的头痛病,说不痛咯噔一下就不痛了。
曹操好高兴,他爱才呀!心里想:俺老乡有这样的能耐,我这病就不犯愁了;有他在身边,日后行军打仗也是我一条臂膀。他执意不让华佗走了。他赐给华佗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华佗坚决不受;又许他高官厚禄,华佗一口谢绝。曹操犯难了:俺老乡想咋呢?
华佗想回家。他睡着锦床绣被像睡蒺藜窝,吃着山珍海味还不如杂面锅饼。晚上一合眼就回到了小华庄:前院李嫂子的老闷气要治呀,后庄王二哥的老寒腿要扎呀……左邻右舍的乡亲盼他呀。华佗越想越睡不着,越睡不着眼睁得越大,一熬一夜,一熬一夜。华佗再也撑不住了,天一明去见曹操。他编个瞎话,说临来时自己的妻子正病着,要回家看看。
曹操满心不想让华佗回去,可是人家妻子病着不让回去张不开口呀!他就让华佗回去了。临走时曹操再三要华佗赶紧回来。华佗才不想再来呢!老百姓离不开他,当医生的咋能光为你一个人治病呢?
一而再,再而三,交罢新春三月三。曹操不见华佗回来,心中着急,派州官府县连催几次,华佗就是不来。曹操又听说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给东吴大将周泰开膛破肚,可气坏了。噢,你想治好他们的病,好来收拾我呀?
这一年,曹操正领兵打仗,忽然得了混脑痧,头痛得死去活来,就又想起了华佗,立刻派人去请。手下人知道他记恨华佗,又怕请不来,就问他:“怎么请呢?”
曹操说:“三百石麦、三百匹罗,飞签火票请华佗。”
“他要是不来呢?”
曹操又说:“先是礼,后是兵,华佗不来就不中!”手下人得令而去。
华佗来不来呢?来了。一不是畏曹操权势,二不是贪曹操的东西,他认为曹操是个人物,在这乱世之秋,少不了他,死了可惜。他把三百石麦、三百匹罗,周济了邻里乡亲,告别妻子上路了.
华佗一到军中,当即给曹操看病。曹操正在用人之际,自然二话不说。华佗切了一会儿脉,半天没吭声。
曹操沉不住气了:“华先生,我得的啥病?”
华佗说:“你得的是混脑痧。”
曹操说:“快给我扎针吧。”
华佗说:“扎针不济事。”
曹操说:“那就吃药吧。”
华佗说:“吃药不管用。”
曹操急了:“难道没办法了?”
华佗说:“办法虽有不好用。”
曹操说:“你说出来看。”
华佗说:“劈开脑子医头痛。”
曹操一听,倒吸一口凉气。嘘!——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华佗呀华佗,我几次三番催你不来,来了要劈开我的头。目下正是两军交战之际,你莫不是对方买通的勾命鬼?曹操的疑心病又犯了,不容分说就叫人把华佗砍了。
华佗死了没有呢?没有。他成了神啦!神医气得不得!你身为王公大臣,这样还得了吗?——华佗决心给他治好病,再教训教训他。
再说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头痛得半夜睡不着。下半夜困极了,刚刚合眼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华佗咔嚓一声把他的头劈开了,然后取出脑子搁在药水里洗了洗,又把头缝好。说也怪,头痛病说好就好了。曹操以万金酬谢,华佗说:“我不要金,不要银,只要你一心救黎民;我不记怨,不记仇,但愿你别再杀无辜。”说罢,深深一揖,飘然而去。曹操忙伸手去拉,却不想一股湿漉漉的东西泼在手上。曹操睁眼一看,妻子卞氏端着汤药正要喂他,几个随军医生也守在大帐里。曹操想想梦境,看看眼前,将信将疑。反正病已好了,也不必深究了。
过了几年,曹操回乡祭祖,咱亳县人(那时候叫谯郡)当面不敢讲,背地可没少骂他。有人说:“华佗医术高明,王大头的混脑痧,就是劈开头治好的,曹阿瞒错杀了好人!”曹操又不是聋子,这话还是刮到他耳朵里去了。他派人找来王大头,当面一问,可不!十年前王大头得了混脑痧,华佗在曹巷口开药铺,就是那样给他治好的。亲眼所见,王大头的头皮上还有一道疤痕呢!
曹操这才后悔起来:“唉,我不该错杀华佗!”他这个人兵败赤壁,八十万大军报销了,没掉一滴泪。为啥?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可眼下,他哭了,老泪吧嗒吧嗒直掉。
他打算给华佗修座庙,拨十万两黄金,请五百名能工巧匠,庙要修得富丽堂皇。那时候,咱亳县人早想着给华佗修庙,都因为怕曹操治罪,想修不敢修。眼下,一听说曹操要修华佗庙,谁不踊跃呀!背着行李窝头,一下来了几千人。街坊乡邻,这个捐五十,那个捐一百,一下子集了好多钱。
正说要破土动工,大伙梦见了华佗。他还是平日那个样子:身背青囊,手拿虎刺,像刚从哪里治病回来。他慈眉善目地对大伙说:
不要青砖琉璃瓦,
不要金妆玉塑身,
华佗一生唯清苦,
清堂瓦舍济世人。
既是神医这样说,大伙都同意。曹操呢,当然完全遵命。就这样,在城里盖了一座庙:清堂瓦舍,泥塑金身,取名“华祖庙”。一直保存到现在。
三国故事精选3
三国第一谋士,辅佐曹操十一年,从未打过败仗。他原来是袁绍的手下,后来才转投为曹操,为之后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再后来曹操征讨乌丸的时候病逝,那个时候才三十八岁,正处于一个大好的年华,而且是书上面曾经评价他为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他身边的重要的谋士,那么他与诸葛亮相比谁更厉害一些呢?恐怕两人不分上下。
郭嘉他一共辅佐了曹操十一年之久,虽然说只有短短的这些年,但是他却屡立功劳,郭嘉在曹操的军中,曹操每次打仗都会传来大胜的好消息,最后曹操的成功的统一了北方,而郭嘉仪去是曹操的军事战况明显就开始下降,特别是当时对付孙权和刘备,就显得稍微有一些力不从心,赤尺至之战的时候还差一点被烧死了。刘备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也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诸葛亮这一谋士。
而曹操征讨天下受到阻碍,也不仅仅是没有了郭嘉。但是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而且曹操还时常叹息,自己要过早的失去了国家这一军事天才,他精通各种谋略,而且他还非常的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形式以及快速的定制策略,总能够出奇制胜。就比如当时曹操大战吕布,士兵们都非常的累正准备撤军,郭嘉此时却提出来了另外一个建议,要求再次进行出战。
而且他还断定此次并能够获得胜利,结果吕布被擒住。还有当时曹操去征讨袁家两位兄弟,几乎每一次都没有讨到好处,此时将军就主张再次进行进攻,可是郭嘉却说撤军,结果让人没有想到袁家的这两位兄弟居然内部混乱,曹操就坐等收复城池。特别是在征讨乌丸那一战,非常完美的体现了国家的军事方面的能力。乌丸之前一直都是向着袁绍,在袁绍去世之后。
袁绍的手下就带领军队逃到了乌丸,所以曹操要把袁氏的势力全部消灭。但是乌丸却并不怎么好打,很多人都不主张攻打,因为胜率非常的低。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正属于冬天非常的寒冷,连续向前行军都见不到一滴的水,吃的东西也所剩无几,曹操无奈之下只能够杀掉马匹作为粮食,然后再凿地三十丈才得到了水,战争胜利之后曹操觉得他能取得胜利完全都是侥幸。
他说诸君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可见这场战争到底是有多么的惊险,然而当时的郭嘉却认为应该去,他觉得乌丸虽然说是远,也正是因为离得远他们才不会去防备,如果这个时候出其不意,一定能够打个措手不及,并且还能获得胜利,另外就是袁绍的家族影响力可是不容小觑,而且乌丸的实力也是不能够低估,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恐怕之后的青州和冀州也就保不住了。
而且当时刘表虽然说只会纸上谈兵,但是他也非常的清楚,是比不上刘备的,因此对于刘备也是有着一些防范,也不会听从刘备的言语,所以说这个时候尽管是远征,而不必考虑身后之事。果然所有的事情都如郭嘉所料,那么郭嘉为何能够料事如神呢?其实主要还是郭嘉太会看人了,他不太能够看得透,敌人也能够看得清楚的,曹操就曾经说过,每次要讨论临敌计划时,郭嘉早已经作出判断。
可见郭嘉作出判断时,每每都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会帮助曹操下定决心,可见郭嘉的成功也依然是曹操的成功。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赤壁之战的时候,郭嘉仍在的话他一定能够早早作出判断,让曹操转败为胜,不至于落得一个苍茫而逃。而当时的国家已经不在了,否则历史恐怕得重写。而且那个时候,恐怕他和诸葛亮之间也是有着一场智斗。
三国故事精选4
《三国演义》第八回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
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貂蝉慌忙扶起。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三国故事精选5
建安四年,袁绍举兵十万南下,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精略的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三国故事精选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