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故事最新5篇
妈妈像太阳,永远照亮子女的天空;妈妈像月亮,永远明亮子女的目光;妈妈像灯光,永远点亮子女的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母爱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母爱故事最新1
发生在中国西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这里的居民用水全都是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用军车运来,每人每天限定只能用3斤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
有一天,一头一向忠实憨厚的母牛渴极了,她挣脱缰绳,强行跑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等待军车的到来。终于,当运水军车到来的时候,母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嘎然而止。
母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母牛这般倔犟。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司机用尽各种办法试图驱赶母牛,可母牛就是不肯离去。后来,母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母牛,母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母牛的凄厉哞叫,在寂静的沙漠中显得分外悲壮。
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前面。出人意料的是,母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
此时,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母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母牛的眼睛。
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牛和小牛眼中的泪水,在场的很多人也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没等牛的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了。
母爱故事最新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了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母爱故事最新3
我出生于1979年1月18日,出生后我非常可爱,我的家庭充满了欢笑。妈妈叶惠美是淡江中学的美术老师,爸爸是淡江中学的物理老师。本来妈妈想培养我的绘画才能,哪知我却对音乐非常敏感,我3岁就自己“录”专辑了,我有模有样地对着家里的一台录音机自唱自录,赢得了爸爸妈妈和外婆外公的夸奖。
4岁那年,妈妈带我去学钢琴,我听了一遍就能复弹出来,老师夸我有天赋,小小的我坐在大大的钢琴面前,总是非常高兴。我的妈妈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女人,我上小学后,妈妈为了培养我的钢琴水平,她准备拿出家里全部积蓄为我买一部名牌钢琴,请最好的钢琴老师为我辅导,但是我的爸爸则反对,家里并不富有,再说男孩子嘛,随意一点好。但是,妈妈还是为我买了一部名牌钢琴,弄得我爸无可奈何。我的钢琴老师是台北最有名的钢琴师,他觉得我是块料,对我极其严格,我练的是古典钢琴,每当我弹错一个音符,“啪”的一声,一把折叠扇就会打到我手背上,那时,我的手背总是青的。回到家中,妈妈依然不放过我,为了逼着我练钢琴,她拿着一根木棍站在我后面,一直到我练完琴为止,我的童年少了许多童趣,流下了许多委屈的眼泪,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没有小时候打下的坚实基础就没有我今天的音乐成就。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又被大提琴忧伤凄美的琴声迷住了,妈妈对于我想学大提琴同样鼓励,于是,小小年纪的我又背着比我高大的大提琴每个周末挤上262路公共汽车去音乐馆学大提琴。
就在我如痴如醉学习音乐的时候,我发现爸爸越来越少回家,同妈妈的争吵越来越多,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常常发现妈妈独自哭泣。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有了外遇。妈妈为了挽救家庭,暂时把我送到外婆家里。虽然外婆外公对我非常好,但我依然沉默,不再有说有笑,我崇拜肖邦,却无法达到肖邦的境界,我也崇拜李小龙,曾暗自练习双节棍,整天迷迷糊糊的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忧郁的我常常对着外婆家的斑点狗自言自语,实在郁闷时就一个劲地打篮球、打乒乓球,把自己弄得十分疲倦就倒头大睡。
上初中二年级时,我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出现了,父母离婚了,那一年我14岁。妈妈把我从外婆家接回时,我已经变得冷漠而叛逆。高中联考时,我的总分只有100多分,连普通高中也没考上,我的人生跌入了低谷。妈妈去找了淡江中学的校长,希望他能收下我,校长摇摇头:“成绩太差,爱莫能助!”妈妈介绍了我的音乐才能,校长告诉我妈妈,淡江中学第一届的音乐班正在招生。回来后,妈妈让我去考试,我弹完钢琴之后,被告知录取了。这一次,我是绝处逢生。
中学的我是中分头,宽版裤,沉默又面无表情,再加上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妈妈说我有智障。但妈妈并没有指责我,也没逼我学习功课,她说她相信我。妈妈的言行让我渐渐温暖,一天,她在我书包里发现了我的歌曲处女作《天长地久》,那是为我暗恋的一个女孩写的。妈妈看见我抄写工整的曲谱和平时潦草的作业完全是天壤之别,她鼓励说我的音乐肯定会有前途,我笑了,妈妈是学美术的,她对音乐并不怎么懂。
从淡江到台北每天有两个小时车程,我要求爸爸为我买一辆重型FZR摩托车,这样看起来才帅,可爸爸说买一辆“小绵羊”代步就行了,我们父子俩就骑安全还是骑帅气争吵了起来,结果还是爸爸让了步,给我买了一辆二手重型FZR摩托车。我感觉爸爸依然爱我!
高中毕业我没考上大学,准备了两次考台北大学音乐系最终都失败。郁闷的我颈椎隐隐作痛,时常痛得晚上不能入睡,医生确诊是僵直性脊椎炎,更令人沮丧的是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靠药物缓解。我的人生又跌落到了低谷。
病痛缓解后的我到了一家餐厅打工,老板用我弹钢琴来招徕顾客,生意日渐红火。这个时候妈妈替我在台北星光电视台《超猛新人王》报了名,这是一个鼓励和推荐音乐人的平台。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精心创作了一首歌曲《梦有翅膀》,我对自己的演唱实在没信心,于是请了一位歌手演唱,我来钢琴伴奏。表演那天,我和演唱者配合十分别扭,弄得台下的听众嘘声一片,我初出茅庐的一场表演彻底搞砸了。主持人吴宗宪是阿尔发音乐公司的老板,没想他看了我的曲谱后对我说:明天你到我的公司来上班吧!这一次,我又绝处逢生!
进入音乐公司后,妈妈总担心我冷漠、不善言辞的性格不会处事,她常常在下班时间站在公司门口,准备了一些可口的比萨、炸鸡送给员工,请他们多多包涵,一来二往,妈妈比我同公司的员工还亲切。我珍惜这次机会,拼命写了很多歌,老板吴宗宪推荐给许多歌星都没人要。最后,吴宗宪决定给我最后一次机会,让我自己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并且要我10天之内写出50首歌!我背水一战,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写歌,每天由妈妈给我送饭,爸爸也打来电话给我鼓励。吴宗宪选了我自写自唱的十首歌做成了我的第一张专辑《杰伦》,没想我的专辑一出世便被抢购一空。接着我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更加大受欢迎。第三张专辑是我献给妈妈和爸爸的,这张专辑我以妈妈的名字命名为《叶惠美》,第一首歌是写给爸爸的《以父之名》,中间还有一首叫《外婆》,是写给外婆的,这样,这张专辑中爸爸、妈妈、外婆都有了,虽然爸爸妈妈已经离婚多年,但是在我的梦里,我仍然希望我们一家人团聚。
妈妈和外婆总是说我唱歌咬字不清楚,希望我能写一首咬字清楚的有古典意蕴的歌,于是,《东风破》诞生了,妈妈和外婆笑着说听得懂了!刚出名时,公司为了增加我的知名度,策划了我同蔡依林的恋情,让媒体炒作,因此我和蔡依林的恋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委屈了她,所以我主动给她写歌弥补我的歉意;后来我为了宣传我的专辑同台湾电视台的美女主播侯佩岑有了良好的合作,相互都有良好的印象,但最终我们没有发展成恋人,因为妈妈劝我晚点恋爱,最好不要找娱乐圈中的人。
2006年,我在准备新专辑《依然范特西》中,我先后三次去拜访了台湾的前辈歌星费玉清,他是妈妈最崇拜的明星。最后费玉清被我的孝心感动了,欣然和我一起演绎了新专辑的主打歌《千里之外》,同时,我饱蘸浓墨的一首歌《听妈妈的话》也在其中,那是我对妈妈发自内心的感激。9月10日,新专辑台北签名会上,我看见一个小孩背着一个书包,上面写着:妈妈我会用功读书!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找到那个小孩,亲笔为他签了名,告诉他,听妈妈的话!
母爱故事最新4
沈阳女工尹玉梅刚下岗时,给一位大款带他的私生子——一对双胞胎姐妹,没想到,两年之后,大款猝然离世。这两个孩子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求天无路,求地无门,尹玉梅毅然担起了抚养重任,六年来,为了这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女儿走过了一条血泪之路……
下岗谋生,从经理手中接过“双胞胎”
今年49岁的尹玉梅和丈夫李毅原是沈阳桥梁厂的工人,两人工作勤恳,一直是单位里的先进。然而,生活在2005年发生了变化,由于企业转制,尹玉梅和工友们在这一年下岗了。
沈阳桥梁厂是一家老国有企业,职工工资都很低。只靠李毅一个人的工资来养家很困难,尹玉梅就想出去找点活干。可是,一个40岁,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下岗工人,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
终于,一名好心人告诉她,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缺一个厨师,月工资1200元,很多人嫌少不愿意去,尹玉梅不嫌少,她想,挣点总比在家呆着强。
尹玉梅虽然没有技术,但是她有一样优势,就是饭菜做得好,人又善良。这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姓杨,50多岁,人很和善。杨经理尤其喜欢吃她做的菜,经常到厨房转一转,夸她做得好。
2008年8月,尹玉梅的女儿李丹考入沈阳医学院读书,每年一大笔学费的开支,让这个家庭更拮据了。幸好,这一年公司给尹玉梅的工资涨到1500元。丹丹也在大学里勤奋学习,入学不久就当上了学生会干部,一家人又恢复到以前那种快快乐乐的日子。
一个月后的一天,尹玉梅收拾好厨房刚要走,杨经理问尹玉梅:“你家里情况怎么样,钱够花吗?”尹玉梅告诉杨经理,现在的收入不少了,职工的福利待遇我都有,很满意。杨经理话题一转说:“你女儿的学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我手里有一个活,在家带孩子,三年7万元,你感兴趣吗?”
7万元?尹玉梅以为听错了,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会有这样的好事?”杨经理告诉尹玉梅:“实话跟你说吧,我弟弟超生了一对双胞胎,想抱到外面来养,你要是同意,明天我就抱来,不过,你要替我保密。”
带孩子可是一件责任很重的活,尹玉梅想了一想说:“你就那么相信我能带好?”杨经理笑了,他说:“我观察了你两年,见你人善良、勤快、干活利索,有责任心,相信你,我一个月另外再给你2000元,两个孩子的生活费2000元,三年内孩子不出意外,再给你补余下的工资。”
晚上,尹玉梅跟丈夫商量,老李怕担责任,说让她好好做饭,可尹玉梅认为每月2000元,女儿的学费有着落了,坚持要带,老李只好同意。
不久后,杨经理开车送来了两个孩子——大双和二双,这时孩子才22个月大,穿得又脏又破,小脸又瘦又黑。尹玉梅的母爱一下子被唤醒了,她赶紧给孩子洗澡换衣服。为了给杨经理保密,她撒了个谎,辞了做饭的工作,从此一心一意带起了孩子。
一个月后,在尹玉梅的辛勤照料下,两个孩子又白又胖。尹玉梅让她们叫自己姑姑,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大双和二双天天不停地喊姑姑,尹玉梅心里甜滋滋的。
这期间,杨经理每个月都按时送来工资和生活费,但让尹玉梅觉得奇怪的是,杨经理的弟弟和弟媳却一直没露面,他们就不想孩子吗?她把疑问说给丈夫听,老李说,你既然带了,就好好带着,不要管那么多。
大双和二双在尹玉梅家里慢慢长大了。2009年6月,尹玉梅突然发现,以前按时来的杨经理这个月没有来,她想,可能是杨经理事多,下个月会来的。但是,一连过了两个月,杨经理踪影全无。两个孩子的花销是很大的,尹玉梅手头顶不住了,急忙去打杨经理手机,可是手机却是空号。她托人一打听,说杨经理早就不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了,说他升官了,在区里某局当了领导。尹玉梅隐隐觉得有些不妙,忙叫丈夫快去找他。
杨经理一见老李来了,脸上不太高兴:“怎么,还怕我赖账吗?我这段时间有一笔生意资金周转不开,过几天一起补齐,几千元算什么?”
老李一听这话,也急了:“你不算什么,可是我家快揭不开锅了,两个孩子天天要花钱,你却不给钱,咱们找个地方说理去!”杨经理马上软了下来,停了半晌,他眼圈有点红,对老李说:“实不相瞒,那两个孩子是我的,她妈妈是饭店的一个服务员,跟了我一段时间,现在分手了,我是看你们家人好,才托付给你们的。这事传出去,我要丢官坐牢的。”听了杨经理的话,老李半晌无语,杨经理说:“你放心,我不会赖账的,我有一栋别墅,两个孩子是有继承权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当天晚上,杨经理开车带着老李去了沈阳郊区。在一片旷野上,杨经理把车停在了一栋别墅前,然后一按电钮,森严的大门开了,院子里松柏成行,游泳池里倒映了迷人的灯光,富丽堂皇。看得老李都傻了眼,他只在电视里看过这种豪华气派的别墅,杨经理告诉老李:“这别墅将来就是大双和二双的了,你们把孩子带大,我绝不会亏待你们!”
杨经理的话掷地有声,说得老李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像自己在他困难的时候故意为难他。回到家里,夫妻俩形成了一致的意见,杨经理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大双和二双又是他的亲骨肉,他不可能让孩子受苦!
杨经理不拿钱,尹玉梅照样带着两个孩子,一家人只靠老李的工资维持,那段日子紧巴得要命。
大款猝然离世,站起一位贫寒的“代理妈妈”
2010年春节就要到了,可杨经理一直没有露面,欠了8个月的工资和生活费。看着别人家大包小包地置办年货,尹玉梅心里不是滋味,替人看孩子原来是想给女儿挣学费,现在却给家里带来了负担。她想了想,还是要去找杨经理。
然而,她没想到,打杨经理的新手机居然又是空号!她心里一惊,赶紧打电话到杨经理单位,单位同事说他已经去世了!尹玉梅这下慌了,急忙跑到他单位,找到了给杨经理开车的一名司机,司机告诉她:“大嫂,你不知道?杨经理去年10月就进了火葬场,他得了癌症。”
从这名司机口中得知,杨经理2009年9月突然发病,到医院里检查出是癌症晚期,然后就一直住院治疗,一个月后就突然离世了!尹玉梅从这名司机口中还了解到,杨经理和妻子分居近20余年,一直没办理离婚手续,大双和二双的生母只是他同居对象中的一个。杨经理住院后,其妻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到病床前照顾他,直到他离世。这样,杨经理就不可能来探望大双和二双,也没有可能给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留下什么遗产,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来。
尹玉梅摇摇晃晃地回了家,大双和二双看她回来,扑上来抱住她。尹玉梅抱着孩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女儿和丈夫知道杨经理去世,也傻了眼。
大年三十,万家团圆的时刻,到处是喜庆的鞭炮声,可尹玉梅却和女儿抱头痛哭。两个孩子的生活费没有着落,过了春节,女儿就要开学,要交学费了,而家里已经没有一分钱了。大双和二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跟着哭。老李气得埋怨尹玉梅说:“都怪你,好好地做饭,替人看什么孩子!”尹玉梅突然想起了那栋别墅,对老李说:“他不是有别墅吗?”老李摇了摇头说:“那天黑灯瞎火的,我哪里记得住是在哪儿啊?再说,现在看,那别墅是不是他的还不一定呢!”
见娘俩还在哭,老李一甩袖子出了门:“好好的家让你弄成了这样,你接的孩子,你自己想办法吧!”
尹玉梅觉得自己连累了这个家,痛苦万分,一夜没睡。天快亮的时候,她想,干脆,我领着两个孩子死了算了,省得连累这个家。
天亮了,尹玉梅给两个孩子吃了饭,又给她们穿上新衣服,就出了门。
大年初一的沈阳市,街上的行人还不是很多,冬日的阳光没有一点温暖,更增加了尹玉梅心中的寒意。她领着两个蹦蹦跳跳的孩子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迎面几辆公交车驶来,尹玉梅几次想冲到车轮下,可是,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她又狠不下心来。她又走进了一家店,想买点老鼠药吃了算了。大双和二双对她说:“姑姑,我们饿了,买点吃的吧。”看着孩子那渴望母爱的眼睛,她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孩子有什么错,为什么要带着她们去死?我还是个人吗?
尹玉梅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走了一整天,天黑时回了家。一进家门,女儿丹丹哭着扑了上来:“妈,你跑哪去了啊!”原来怕尹玉梅想不开,老李和女儿丹丹分头在街上足足找了一天!
老李安慰妻子说:“我昨天的话说重了,天无绝人之路,咱们慢慢想办法。”丹丹也抱着妈妈说:“下岗时的困难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等我毕业了,我不考研究生了,早点挣钱帮你!我不生孩子,把大双二双当我自己的孩子养着,要相信好人终有好报!”见丈夫和女儿这么理解自己,尹玉梅终于放下了死的念头。
左邻右舍慢慢地知道了尹玉梅的遭遇,见她实在挺不下去了,就帮她联系想要孩子的人家,一连来了四户,可他们不是嫌孩子大了,就是只想要一个。
已经5岁有点懂事的大双和二双,一听到陌生人来到家里说领孩子,就哭着抱在一起说:“姑姑,我们不分开,我们哪也不去,我们就和你在一起……”看着可怜巴巴的两个孩子,尹玉梅心如刀绞。
送是送不出去了,尹玉梅找到了铁西区民政局,提出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接待人说:“填个表吧,福利院生活挺好,只是没有父爱和母爱,你可不要反悔。”
尹玉梅说不反悔,我实在是没有能力扶养。她填完了表。一回到家,大双和二双又拿着刚画好的画扑了上来:“姑姑,看我们刚画的画!”此时的大双二双在尹玉梅的培养下,已经开始学习画画和书法了,两个孩子聪明懂事,学啥像啥。看着孩子的画,尹玉梅心里又难过起来,她们突然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幼小的心灵能受得了吗?她偷偷哭了半天,又跑回民政局,赶在下班之前要回了那张申请表,走出大门把表撕得粉碎。
苦苦挣扎了几个月,尹玉梅明白了,几年的朝夕相处,她根本就离不开这两个孩子,她决心振作起来,把这两个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继续找工作养活她们!
小姐妹有幸,自强母亲一片殷殷泣血情
尹玉梅下了决心,自己就是再苦,也要呵护好这两个幼小的生命。她开始为孩子联系幼儿园。在她最难的时候,社区领导听说了此事,出面为孩子找到了一家幼儿园,两个孩子入托连伙食费才300元。
孩子上了幼儿园,尹玉梅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她没有本钱,只好白手起家,把家里的饭锅改成了爆玉米花机,到马路边去爆玉米花。然而,一天下来也只是赚到10元钱,刚够交孩子入托费。
半年后,尹玉梅收起了爆米花机,开始考虑别的出路。她想起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做饭时,大家都说自己做的饭菜好吃,就改做盒饭。尹玉梅的盒饭干净、好吃、量足。赢得了大量的回头客,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500多元,然而城管不让,这条路又堵死了。
正巧,社区内有一家饺子馆要转让,要3万元。她没有资金,只好去找社区的负责人帮忙。负责人说:“这样,我帮你去砍价,争取2万元拿下,你去筹钱吧。”
负责人把价格谈到了2万元,但尹玉梅东借西借,最终却只借到18000元,再也没有借钱的地方了。社区里有三个下岗的姐妹听说了此事,她们被尹玉梅大义抚养双胞胎姐妹的行为所感动,对尹玉梅说,我们跟着你干,前三个月不要工资,把那2000元还上再说!
看着负责人和这些好姐妹,尹玉梅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因为开饭店是为了大双和二双的生活,尹玉梅特意把饭店更名为“双双饺子馆”。2012年正月十五这一天,这家下岗职工办起的饭店正式开张了!
为了迅速拉到客源,尹玉梅把菜价定得很低,几乎是全市的最低价。大盘的锅包肉、鱼香肉丝15元钱1盘,素炒青菜5元钱1盘,并且,免费赠送咸菜,水豆腐、汤菜,两盘菜赠送啤酒一瓶,主食饺子更是强项,馅大皮薄,价钱实惠。开业一周,天天中午客满。
尹玉梅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大双和二双也在幼儿园里快乐地成长着。
2013年8月,两个孩子到了该上学的时候,因孩子没有户口,尹玉梅四处奔波,终于,两个孩子顺利地进入沈阳市铁西区一所小学。
尹玉梅开饭店忙,已经工作的丹丹就帮妈妈接送大双和二双上学,她知道这两个孩子已经成了妈妈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并且,她也觉得,大双和二双也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年多下来,尹玉梅还清了开饭店欠的债。2014年春节,除夕之夜,一家五口人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过年了!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尹玉梅想,既然自己下了决心扶养孩子,该让孩子改口了,不然孩子一天天长大,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看孩子太小,尹玉梅没有说她们的生身父母是怎么一回事,只是说:“咱家三个孩子,李丹随了爸爸的姓,你们两个从今天开始,也随爸爸的姓,姓李,不姓杨了,也不能再叫姑了,叫我妈妈……”
尹玉梅话没说完,大双和二双就扑到了尹玉梅的怀里,一连声地叫了40多声“妈”。良久,两个孩子才抬起头来,已经是满脸泪水!她们等着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
尹玉梅紧紧地抱住大双和二双,泪如雨下!丹丹也哭了。一向刚强的汉子李毅也禁不住擦起了眼睛。为了这两个孤儿,全家人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过了一会儿,大双和二双又从妈妈的怀里爬起来,扑到了李毅怀里,深情地叫了一声:“爸爸——”
现在,大双和二双已经读完了一年级,因为大双和二双的书法写得相当好,被学校评为“特长小明星”。那一天,两个孩子捧着奖状回到家中,尹玉梅看着奖状,又一次流下了热泪。走过苦难,生活向尹玉梅终于张开了笑脸……
现在尹玉梅最大的心病是,孩子没有户口,自己想办领养又不符合条件,她和丈夫到区里、市公安局和民政局跑了一大圈,人家都是抱以同情,因为手续不符合规定表示无能为力。她不知道将来大双和二双上大学怎么办,但无论怎样,她都希望两个可怜的小姐妹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快乐无忧!
母爱故事最新5
现在谈到茅草屋煤油灯很有戏剧性或是娱乐性,真真切切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我们感受就大不一样咯!……
五八年爸爸被错划成右派来到某农场劳动改造,不离不弃的妈妈在某些领导的威逼下毅然选择了宁愿丢掉国家教师的工作也不跟爸爸离婚的决定,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十年讲台,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告别了喧哗的城市,开始了茅草屋煤油灯的生活……
从我记事开始,妈妈每天晚上都在油灯下飞针走线,直至深夜……
六十年代中期,师资力量缺乏,像妈妈这样资历的老师实属不多。所以,时常有学校来请妈妈代课。当时的代课费很低很低,妈妈为了能让我们过得好点,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帮人做衣服。家穷买不起缝纫机,妈妈就手工缝制。
记得我家隔壁有个张阿姨,她在农场服装厂工作,很同情我妈妈,找了很多关系终于帮我妈妈找到一份在服装厂做下手的工作(下手工作就是锁扣眼,钉扣子,缝裤脚边,男女便装缝边,盘便装扣)。张阿姨为了能让我妈妈多赚一点钱,每天下班收集好几个师傅的半成品衣带回家(大多数是我们放了学去接)。不管有多少件第二天早晨必须全部按要求做好交给服装厂。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件,一件衣服只算五个扣,加起来就是上百的概念了。但妈妈从不偷工减料(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直到现在我们姐妹四謹记妈妈的教诲),每件都是认认真真。针脚走得匀匀得,扣子钉得牢牢的,隐线针脚从正面一点也看不出来。缝啊钉啊。!钉啊缝啊!……
鸡都叫三遍了辛勤的妈妈还在油灯下飞针走线……困了洗把凉水脸,疲了用清凉油提提神……不知多少次由于太乏无情的针尖刺进了妈妈的指尖……
每次妈妈都能如质如量地完成任务。顿时找妈妈做下手的师傅越来越多,这可乐坏了妈妈也愁坏了妈妈,只有一双手,就是通宵不睡也赶不出来呀!不是还有我们吗?我和二姐(当时大姐在长沙读书,由舅舅负担,妹妹太小)甜甜地望着妈妈……从那以后,我们放了学就赶紧回家,先把作业做好,吃了晚饭开始帮妈妈干针线活。姐姐大我两岁,干起活来麻利多了,合格率也比我高多了,笨笨的我老是返工。“妈妈求求你,这个扣子只少订了一针,不是我偷懒是这根线没了,就这么着吧!”妈妈狠狠瞪了我一眼,从妈妈的眼神里我知道了该怎么做……
那年月煤油是计划供应的,妈妈怕我和姐姐弄坏眼睛,给我们点了一盏大油灯,把光线好的地方给我和姐姐,等我们睡下之后妈妈又换成了小油灯。久而久之妈妈的视力下降了,夜晚做针线活更困难了……
有一年的年三十傍晚,同队的叔叔拿来一段蓝卡叽(那年月是的布料)要我妈妈给他做件中山装,大年初一他要穿这件新衣走亲戚。大家都知道中山装称之为“国服”,做工比较考究,四个口袋都是明摆着的,而且走的都是明线(教扎珠子),用缝纫机“蹬蹬”很快就可以做好,但要用手工一针一针地扎是何等的不易啊!妈妈知道叔叔是在照顾她,她不能让叔叔失望。晚饭前妈妈把衣服裁好,全家吃完了团圆饭妈妈就开始做了……年三十啊!整整一夜……妈妈熬干了整整一盏灯油……初一早晨叔叔高兴地穿上了新衣。给了妈妈八角钱的手工费(当时做一件中山装五角钱,他为了感谢妈妈多给了三角)……
好心的张阿姨和好心的叔叔都相继离开了人世,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油灯下的妈妈用她坚强的毅力,用她博大的胸怀,用她真诚与善良和爸爸一道继续支撑着这个家……
母爱故事最新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