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
相关文章
有很多名人都非常的爱国,为国家付出了也很多,教课本上也出现过他们的名字。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不论巾帼须眉,只为了心中那个伟大的祖国...古往今来的爱国人士无不在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名人爱国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 1
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冯如是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12岁那年,他要出国谋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说:“大丈夫四海为家,一辈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屠杀的时候,气愤极了。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出了飞机。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 2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 ,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 3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是缺油的,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了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是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的劳累,饮食没有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是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就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 4
西藏地区很早以前就和内地有密切联系,有名的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就是证明。到了元朝,西藏归入中国版图,正式由中央政府管辖。但是总有一些人,想把西藏分裂出去,制造动乱。这种行为遭到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
清朝的时候,有一年,西藏的几个有权势的人发动武装叛乱,杀害了执政官康济鼐并陰谋叛离清朝。清朝政府接到喇嘛的报告,立刻派兵平叛。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一时难以赶到。这时候,驻守后藏的执政官颇罗鼐挺身而出,率领9000精兵向拉萨进军,和叛军展开激战。部下有人担心他兵力单薄,难以取胜,劝他出钱请印度派兵镇压。他拒绝了,说:“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出兵平叛,协助朝廷安定藏地。”、班禅和各寺喇嘛的支持下,颇罗鼐很快平定了叛乱,捉住了叛军头目,又协助赶到的清军处理各项事务。朝廷任命他为藏王,管理西藏。颇罗鼐执政20年,一直忠于国家,维护统一和藏地的安宁。他经常告诫要搞分裂的西藏内外势力:“大皇帝休养众生,重视黄教,、班禅和我都受到重封,才有藏地的兴盛与安乐。这是人所共知的。你们不要做分裂的事。”
西藏和内地密不可分。现在有人还 在鼓吹“西独立”,这无论在全国还 是在西藏,都是极不得人心的。
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 5
1976年,他以美国《时代》记者的身份回到中国,戴着黑纱的广东人面对他沉默不语,但从他们的身体和眼神里,他立刻感觉到“不平常的平静”,那是人从一个境界到了另一个境界时才会出现的东西——一种只能“意会”的状态。
三年后,他在大连理工学院,早上散步的时候,走到一座雕像前,看到一个小伙子踩着轮鞋滑过,他拍下这张照片,因为这个瞬间表达出了他意会到的东西一“一种内在的无比解脱和面对着不明确未来的感觉”。
我问他一个行业的启蒙怎么开始,他说有个词叫“泡”。没这个不行。当年他在《生活》杂志做实习生的时候,给著名的摄影师基恩·米利当过9个月实习生。那时老头儿已经72岁了,“整整9个月里,他从没有谈过技术问题。”只是在每天傍晚,老人会把自己挑的图片贴在墙上,跟他一起看,告诉他,“这张好,那张不好。”
为什么?因为“解读事件比抓住事件更重要”。在《时代》的时候,杂志社的人会对他说,刘香成你去印度,在那里住上四年,跟他们一起朝圣、喝茶。每次出去工作,要把自己所有的行李、器材装箱,运到另外一个国家,自己的孩子在那里上学。照片是这样泡出来的。
他说现在的中国文化里少“休闲”,我理解他是说少一种不计功利的悠然自得的乐趣,少这个,文化的发展就不丰沛。他说现在的人“去出差才代表创作”,在意大利或者海滨呆着才叫休闲,“他们成天忙着休闲,哪儿还知道什么是休闲呢。”
谈起他现在做的事,有些出乎我意料,他把很大精力放在对历史图片的整理编辑上。他看到庞大中国在文化上的裂痕,“我们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同样一件事,我们在北京谈论,和我们在甘肃,在福建,在广东谈论,还能是同一个概念同一回事吗?现在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每个人都在喊口号,希望人们能听见他们的声音,这是不行的,不是一个有文化的国家的表现。”
他举荷赛评奖当评委为例,说第一轮只要有一个评委举手照片就可以进入下一轮,第二轮是三人举手,第三轮是五人举手,等进入最后一轮才开始争论。“争得脖子都红了。那不要紧,因为之前有一个共识的基础,不需要再为基本的标准争,不像国内。”
爱国故事还有哪些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