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汇集5篇
红军的崇高品质使我们敬佩,他们刚毅勇敢,热爱祖国,坚贞不屈,扶危济困。我们要学习红军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故事2021汇集五篇,欢迎阅读分享。
红色故事汇集1
苏区中央局在这幢房子驻设至1933年4月。毛泽东在1932年1月底卸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后,由于一再受到不点名批评,自己反对红军攻打赣州的主张又被中央局否决,心情不畅,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带着警卫班上了叶坪东面的东华古庙,养了1个多月病。1932年3月上旬,因红军攻赣严重受挫,项英亲赴东华山请毛泽东下山前往赣县江口,参加中央局扩大会议,决策红军下一步行动方案。此后,毛泽东绝大部分时间都随军在前线,直到1932年10月中央局“宁都会议”召开后,他被完全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才郁闷地去了长汀“福音医院”,一边养病,一边照顾生孩子的妻子贺子珍。1933年1月底,他才再次回到这里。可是两个月后,他又随中央局和中央政府等机关,搬迁到沙洲坝去了。
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在这里住了半年左右。他的夫人邓颖超于1932年5月从上海来到瑞金后,也住在这里。1932年7月中旬,周恩来离开这里,以苏区中央局代表身份到前方,指挥红军作战。
王稼祥在这里住到1932年6月初,此后他一直随红军总政治部机关在前方。
在这里居住时间最长的是苏区中央局组织部长任弼时。1932年7月周恩来赴前方后,任弼时担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他在这里创办了苏区中央局组织部刊物《党的建设》。1933年5月,他离开这里,前往湘赣苏区任省委书记。
红色故事汇集2
《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红色故事汇集3
在这幢房子里,流传着一个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初次与毛泽东见面闹出的笑话。
李伯钊是重庆人,1926年冬与杨尚昆等一起由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春回国后前来中央苏区,先在闽粤赣军区工作,同年冬调来瑞金。她怀揣着介绍信,前来中央局找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报到。
中央局静悄悄的。堂屋中间竹椅子上坐着一个人,手中拿着一张白区报纸,旁边还放着一大叠同类报纸,根本没发现有人进来,聚精会神地看着。李伯钊很想去问问看报人,可又不愿打扰他,就取下背包坐在门槛上。等了许久,终于从边门进来一位老太太。只见她手里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红薯,走到看报人面前,不声不响地放在竹椅旁的一张小木凳上。看报人察觉了,连忙放下报纸站起来,和和气气地对老太太说:
“老人家,你留着自己吃,我们快开饭了。”
老太太满面笑容地亲切说道:“这红薯可甜呢,是红心薯,趁热吃吧!”
老太太边说边走了,生怕打扰了读报人。这时,李伯钊赶紧上前问读报人:“同志,请问中央局在哪里?”
读报人很和蔼地答道:“这就是中央局,你找谁?”
“我找王稼祥同志。”
“你是从什么地方来?”
“我是从汀州来的。”
“你从右边楼梯上去,他就住在那里。”
李伯钊向读报人鞠了一躬,上到楼上。不巧,王稼祥外出开会去了,一位工作人员接下了她的介绍信。李伯钊只好再在楼上等候,直到中午被人叫下楼去吃饭。
这时候,读报人还坐在那里,身旁的一大堆报纸已经看完,报上的标题、文字画了圈圈、杠杠。王稼祥也回来了。大家边吃饭边交谈,谈的内容大都是时局和战争。可是吃完饭,王稼祥还要出去开会,约好晚上再与李伯钊谈话。
晚饭后,大家上楼,围坐在中间堂屋的一张条桌聊天。忽然听见楼下有人说:“朱总司令回来了!”
朱德原先也住在这里,后来随中革军委机关迁住离此5里地的洋溪村,今晚有事来中央局。
李伯钊认识朱总司令。见他上楼来,也上前迎接,一边握手一边禁不住问:“总司令,毛泽东同志什么时候回来?”
她这一问,楼上的人全都笑了。李伯钊莫名其妙。经朱总德指明,李伯钊才恍然大悟:“啊,原来那位读报人就是毛泽东!”
红色故事汇集4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他的爸爸宋绮云、妈妈徐林侠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白公馆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
一天,振中看着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就问:“你的笔为什么不蘸棉花水就可以画出颜色来?我的笔要蘸一下写一下,我们两个能不能换着用?”黄将军笑着回答说:“可以呀。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只要能用俄语同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可以送给你。”为了能得到红蓝铅笔,从此,“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一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红色故事汇集5
筹备了整整一年半时间、五易开幕日期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在叶坪村谢氏宗祠隆重开幕。
开幕式在当日下午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610余人。大会首先推举毛泽东、项英、任弼时、周以栗、曾山、陈正人、张鼎丞、邓广仁等37人为大会主席团成员。项英致开幕词。
因湘赣、湘鄂赣苏区代表团尚在途中,8日休会一天,等候他们到来。
9日上午,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讨论决定了大会议程、大会代表团组成方式和领导人,推举出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和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名单、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安排了每日值班的主席团成员。
9日下午3时,一苏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举行。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了政治问题报告。
因湘赣、湘鄂赣苏区代表团仍未到会,10日和11日上午继续休会。11日下午待他们赶到后,大会继续举行。12日至18日,大会听取并讨论了项英、张鼎丞、朱德、周以栗、王稼祥、邓广仁等人分别作的劳动法问题、土地法问题、红军问题、经济政策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工农检查问题的报告,通过了相关法律和红军问题、经济政策等决议案。
19日上午,大会以举手表决方式,选举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63名候选人全部当选。
20日清晨,一苏大会在红军阅兵广场举行隆重的授旗、颁奖典礼,授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第七军、第十军、第十二军、第十六军和第三军团以奖旗;授予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8人以奖章。
典礼结束后,在大会会场举行一苏大会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他说:“大会已经得到了伟大的胜利!”
一个由中国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终于在瑞金光荣诞生了!
大会结束后,瑞金改名为“瑞京”,瑞金县划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直辖县。瑞金由此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
红色故事汇集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