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其他故事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经典的爱国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 1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 2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 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槍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 3

她努力镇静自己,思考怎样更好地对付敌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敌人还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还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敌人爬满了梯子再动手,不是可以一次消灭更多的敌人吗?她决定再等一等。站在旁边的贺敏学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她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她的做法。这更增加了贺子珍的信心。她紧握着枪,在城墙后面严密地监视敌人。

敌人乱喊着,继续往上爬。眼看着他们罪恶的爪子快要爬到城楼顶了,贺子珍猛地喊了一声:“打!”赤卫队员们马上跳起来,有的使劲往外掀云梯,有的举起梭镖直刺刚冒出城墙垛的敌人的脑袋。有几架云梯比较短,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队员们就搬起石头往下砸,只听得城外一片鬼哭狼嚎声。一架架云梯翻倒了。梯上的敌人被抛在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下,许多人当场摔死,不死的也跌成重伤。敌人第一次攻城失败了。

敌人接着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他们把云梯重新驾起来,一面向城上打枪掩护,一面向上爬。贺子珍看到离她最近的一架云梯下,站着一个指挥官模样的敌人,手里拿着枪,正逼着敌军往梯上爬。她举起枪。对着这家伙的脑袋开了一枪,敌军官应声倒下了。敌军看到他们的一个头目被打死,一阵慌乱,有人连忙从梯子上退了下来。

正在这时,另一个敌军的小头目跑过来,重新逼迫敌兵往上爬。贺子珍愤怒地举枪瞄准,一扣扳机,这个敌人又倒下了。

当赤卫队员第二次把云梯掀倒时,南乡的农民自卫军点起了土炮,朝敌人密集的地方放。儿童团员也点响了空铁桶里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更增添了土炮的声威。一时间,敌人弄不清赤卫队使的是什么武器,阵脚一下子乱了。他们攻城不下,忽然又听到营地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猜出是老窝遭到袭击,于是无心再战,赶忙下令分东西两路撤退。

贺子珍一看敌人要溜,立即命令赤卫队员打开城门,冲出城去,踏着敌人丢得满地的死尸,追击敌人。队员们的梭镖全派上了用场,向逃跑的敌人背后猛扎过去。有的队员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

溃逃的敌人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埋伏的自卫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这次战斗,共消灭100多名敌人,缴获了一百多枝枪。

战斗结束后,贺子珍两枪撂倒两个敌人的事迹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神,有人说她是神枪手、百发百中,还有人说她是双枪女将。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永新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她的种种传说。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 4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u)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 5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 时代。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 祖国,他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 兜转转数年,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 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 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 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 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 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 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 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 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现在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 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岳父蒋百里

钱学森曾经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曾经留学日本士官,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曾经 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的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 打败了所有的,包括后来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 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 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 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 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 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 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 5个女儿。他知道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而且 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 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 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 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到 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 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择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 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 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 但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 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 点,甚至还 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 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 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 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终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 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留美岁月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 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 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 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 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 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 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 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 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 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 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 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 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 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 的建设中,但是归国路途确实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 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 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当局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 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 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 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弃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 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 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引起了行业 领域的轰动。

出国容易回国难

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 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 设。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 誓返回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 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美国 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 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 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 违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是完全不符合美国所谓的人权、 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 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可以释放在 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 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 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 来信,信中的内容是要求祖国帮助他回国。原来钱学森通过美国的报纸看到 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是他父亲钱均的好,于是便决定 给他写信。钱学森先是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 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 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得偿夙愿,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 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回到中国广州。

但是,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 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果然,在钱学森 回国后的生命中,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科研狂人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他迫不及待地投 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冬,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 交谈中,钱学森坚持一定要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导弹、火箭。1956年,钱学森 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意见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导 弹、火箭工程的发展、建设规划,这份意见书立刻受到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同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钱学森,毛主席的和蔼、亲切、平易近人, 都让钱学森印象深刻。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钱学森随后成立中国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院以钱学森作为众多科研

学者的领头人,为了让这些从未接触过导弹的学者们尽快地融入到导弹、火 箭的建设发展之中,钱学森首先给分配过来的156名大学生和教授讲述了 《导弹概论》,并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

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将所有援华的科学家全部撤走,同 时将支援中国的工业项目的合同全部撕毁。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钱学 森和众多学者一样,吃粗干粮、睡帐篷,他们同甘共苦。虽然国外技术死死封 锁,但是钱学森的队伍也能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中国 发射了第一枚导弹。这个时间距离苏联撤走科学专家仅17天,当时在酒泉 发射场的聂荣臻元帅十分激动,他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转折点!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在两 年之后的10月27日,完成了中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对地导弹的发行试 爆实验和中国原子弹、导弹相结合的实践,使我国的国防力量达到了世界尖 端的位子,震惊了全世界。

1965年,钱学森又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我国人造卫星的建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 发展又步上了一个高台阶。

钱学森不光是我国航空科技、导弹火箭科技上的功臣,也是我国高端军 事科技的奠基人。1998年,钱学森就关于军事科学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说: “军事学是军事科技的基础理论,军事运筹学是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学是军 事系统的工程理论。”

中国人,中国心,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钱学森的一生是辉煌的,作为爱国者,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冲破层层阻 力回到中国;作为科学家,他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中国科学技术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钱学森说过,他一生有三次最为激动的时刻,是 在得知美国方面终于肯放他归国,第二次是在得知自己将会同焦裕禄、孟泰 等人,一起列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行列;第三次是在建国十周年的那天, 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计其数,然而最为 光辉、功勋最为卓著、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却是钱学森。那么,钱学森一生做出 哪些贡献呢?

在“一 ·二八”淞沪抗战中,钱学森意识到中国航空力量过于薄弱,因而决定到美国学习航空科技的理论知识。在美国受到当局迫害,滞留美国的五 年,他从没有放弃争取回到祖国的机会。他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劳, 曾经和冯·卡门一起完成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问题,并留下了“卡门一钱近 似”公式,就连冯·卡门导师也称这个弟子的学术知识已经胜过了自己。

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期间,他将自己在动力、制导、气动 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掌握的丰富知识,运用 到导弹、火箭、卫星的研发制造上。他还 主持并成功地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 术的建立”,他还 参与了对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的研制。

钱学森被世界公认为世界航空技术的开创者、重要技术的奠基人和控 制工程学的开山鼻祖,他是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等学识领域的领袖人物,他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学识上留下了创造性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留下了《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不 朽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先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的称号。

钱学森为中国导弹、航空、火箭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付出了 40多年的努 力,有着中国导弹之父、火箭大王、中国航空之父的荣誉称号。在1991年10 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 雄模范奖章。随后,钱学森又担任中国科学家协会的名誉主席。1999年9月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勋章。

钱学森一生淡泊名利,有着崇高的人格品质。他在为祖国科研实验做奋 斗的岁月里,始终保持了一名爱国学者应有的崇高精神。钱学森曾经说过: “我是一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我所学到的科学技术只服务于我的祖国,我 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如果说我有所求的话,那我想要的 最高奖赏,就是全国人民对我工作的满意。”

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全。他是从中国贫弱的年 代中走出来的,他曾经亲眼见到过祖国被列强瓜分的情形,他绝不愿意让中 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也仍然关心着国防科技和军 队现代化的建设。

当钱学森因病住院时,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到他病床前探视,钱学森紧 抓着军委领导同志的手,要他们好好地发展中国军事的高端科技。随后,中 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11个党和国家的高级部门, 联合起来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的100 位人物”之首。这充分体现了钱老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全体 中国人对钱学森一生光辉成就的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上的阅兵仪式震撼了世界,钱学森就在当年10月31日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8岁。人虽死,但英魂常在,钱学森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会动摇。

中国故事爱国篇范文大全_精选范文网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经典的爱国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