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方法大全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通过新眼光去审视旧创意,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自由写作、聚合、封闭写作、剪切和粘贴、或挑一或混搭其他几种方法。总有一种能解救写作卡壳的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 1

  首先,平铺直叙人物的心情;其次,给出一些内核性事物。此时,这样的讲述就很成问题。

  这些陈述性事实,对于作者来说是捷径,但却让读者失去了更为深刻去理解人物特点及其成长经历的空间。为了做一对照,下面列举一些非讲述型叙述方式的例子:

  ● 珍娜穿过房间。

  ● 太阳出来,但风却清冷。

  上面这些信息同人物塑造以及情绪渲染没有太多关联。并且,这样的叙述简洁明了,并没有深长意味。因此,读者实际上并不真的在意他们是如何接收到这些信息的。对于与展现人物无重要关联的一定信息,简洁是关键,这时,你可以自由使用讲述的方式叙述故事。

  将上文例子与下面做一比较:

  ● 珍娜生气了。

  ● 在杰克见过的最乐善好施的人里,埃米莉当属其一。

  这里,我们看到在叙述时,作者抄了近路。首先,平铺直叙人物的心情;其次,给出一些内核性事物。此时,这样的讲述就很成问题。每当你运用讲述表现人物或表达情绪时,要小心。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微妙,不易察觉的讲述形式,你应训练自己识别和避免:肢体表述。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 2

  记下那些一开始看起来非常伟大,但却一直搁置着或是无法完成的写作项目。把没有完成它们的原因写下来。

  你有对别人讲过关于它的任何事吗?提醒你自己,最好保持安静——当你在讨论正在写的故事或者是还没有付诸实践的创意时。告诉自己你将会在写完下一个场景后再谈论它,这之后试着等待那个场景之后的另一个场景。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 3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我们写文章都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出人物的血肉与灵魂,千方百计地让笔下的人物站立起来,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可是我们从学生的习作和考场作文却看到众多的人物是草纸人、木偶人,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四忌。

  一忌:刻板式的勾画脸谱。

  例1:我认真地打量着新同学,高高的个子,不胖也不瘦,剪着小平头;往下看,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白色运动衫,下身一条灰色西裤,脚穿一双网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一网兜,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仔细阅读这一片段,我们会发现作者描写的人物显得呆板,缺少灵性。

  首先描写人物时不要像画脸谱式的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其最显着的特征,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刻画的杨二嫂形象就仅抓住“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等特征,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尖酸刻薄的生动形象。其次描写人物不要刻板式的静态临摹。例如我们在“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的后面加上“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中透出聪颖,还带有些调皮的表情”等描写句,人物就鲜活多了;如在“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后增加主观猜测“一看就知道是个球场虎将”等句,还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想让人物鲜活些,我们不妨再增加一些动态描述:“他似乎已经感觉到我们在看他,就很不自然地冲着我们笑笑,又低头看看兜里的足球,右脚轻轻地踢踢足球。”

  二忌:蜻蜓式的轻轻点水

  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展示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人物的最深层的丝丝脉络。写清人物在想些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千方百计把心里动态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否则,人物的形象就会苍白无力。请看下例:

  例2、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曹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曹老师”,曹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如何让上段中的人物“活”起来呢?首先要写出“我”走进办公室的心情:“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其次表现出“我”见到曹老师时的具体感受:“老师的目光里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只觉得手心出汗,似乎连心跳的声音也能听到”;再次突出“我”喊曹老师时的声音与往常有什么变化:“我只好勉强地笑一笑,喊了一声”曹老师“,连声音都带有几分颤抖”;最后写出老师应答的表情和态度,可以这样描述:“曹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更具体、更真实,我们读了这段文字,眼前仿佛就有一位即将挨批评的十分紧张的中学生形象。

  三忌:拉洋片式的机械运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我们熟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传神的动作描写比比皆是,有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有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有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和“摸“出四文钱的尴尬。作家莱辛说过:“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机械地临摹人物的动作,那人就会成为“僵尸”。看下例:

  例3、我不情愿地站起来,拿着数学书走到黑板前做题。我还把粉笔都弄断了几次。本来很简单的数学题,却用了十分多钟。

  上段只客观机械地写人物“做了些什么”,动作之间缺少连贯性,如同“拉洋片”,又像“连环画”,如何将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呢?我们可以增加具体的动作描写,把“怎样做的”的过程写清楚,变成精彩的流动的“录像片”。如既然我是“不情愿地站起来”,就应该是“拿着书慢腾腾地走上讲台,先在粉笔盒里选了一支又一支的粉笔,又写了擦,擦了又写,折腾了老半天”。

  四忌:录音式的单一对话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录音,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达到这境界就要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必须反映人物的特征。

  例4、姐的对象一走,全家人就议论开了。“不行!长得不行!”妹妹说。我问妈妈:“您看呢?”妈妈说:“我没看清楚。”“我看他是二等残废。”小弟说。“胡说!我看了,没毛病!”妈妈说。妹妹说:“小弟说的二等残废就是个子不到一米八!”“对了!在咱们家里没一米八就是二等残疾。”小弟说。“老爸就是二等残疾,只有一米七”我说。

  这段文字仅“录”下了人物说了些什么话,但没有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说话者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如能注意到这些,就能增强现场感和立体感,读来会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为了表现妹妹的武断,可以让妹妹“毫不犹豫地说”;“我”似乎对妹妹的观点不赞成,是个稳重谨慎的人,可以增加这样的插入语“我瞪了她一眼,转身问妈妈”;为了突出小弟的自傲和狂妄,不妨让小弟“骄傲地晃动着他一米八的身板”说话。

  人是活生生的,写在文章中的人物也应该是活生生的,只要我们细致观察,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表现出来,你笔下的人物就会丰满和鲜亮。

  【环境描写】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 4

  在组织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之前,我一直搁置着创作小说这一想法。事实上,我一直在等待,期待着有一天随着年齡的增长,积累更多的智慧,直到达到了文学创作彻底启蒙和觉悟的状态,我才能真正开始写小说。

  我一直认为,只有拥有全知全能的智慧,才能构造出精彩绝伦而且具有原创性的情节,才能刻画出灵动而有说服力的人物。经过这样的沉淀,我才能细心筛选写作素材,最后写出一本优秀的作品。

  如果一切都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我想在我年满90岁时总应该能够实现彻底的文学创作启蒙吧,不过估计那时我的白头发都已经掉光了。到那时,等到一切条件都成熟了,我也只能把自己有望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听写给我的助手或者养老院的护士,指望他们给我的小说找个合适的出版商了。

  在26岁的时候能够写出一本还不错的小说,这让我认识到,就写作而言,早行动比晚行动要好得多。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独属于这个阶段的热情、困惑和精力,而它们对小说创作都各有价值。我26岁时写的小说肯定与我30岁时写的小说不同,当然我50岁时写的小说与我30岁时写的小说肯定也不同,至少我希望有所不同。如此说来,这不正是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写小说的最好的理由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写出新的小说。如果一味往后拖延,那么我们本来有望写出的一本好书就可能会被错过。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 5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谚语:最繁忙的人办事效率最高。我发现这句谚语在写作上尤其有道理。

  原因如下:一个作家有大量的时间写作,这的确令人羡慕。但是,如果他一整天都围绕着一本小说用心思,事实上并不利于提高写作效率。此前,我认为,我没能参加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读书会的唯一原因是:我没有完整的三个月时间来写作。

  所以,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努力存钱,以便熊够腾出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做一名全身心投入写作的高效率的专职作家。

  但是事情几乎马上就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当我有大把的时间写作时,我发现我几乎整天都没有在写作,而总是干一些琐事,例如洗衣服、清理卫生间等。主要的事情没干多少,次要的事情没有少干。卫生间清理了一遍又一遍。我甚至无聊到去帮社区里的小松鼠设计从一个树枝转移到另一个树枝的路线装置,要不是动物管理委员会的阻止,我可能真的就落实了。如此等等,就这样荒废时日。

  一到晚上,内疚感就索绕心头。想想白天就写了那么一点,我只能取消晚上和朋友们外出的计划,希望能够熬夜再写点东西。但是,其实晚上的时间还是被浪熟在了无聊的事情上。

  三个月之后,我十分沮丧。我的朋友们也很担心我的状况,而社区的那些小松鼠们也还是用自己跳跃的方式从一个树枝转移到另一个树枝。我专门腾出三个月的时间用来写作的做法毫无效果。

  之前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大把的时间,总会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之后,我开始怀疑这一点了。 第二届全国小说写作月活动再次证明了这种想法确实是错误的,短短一个月内就能创作一本小说就是最好的例证。

  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我明白了:只有在忙碌中抽时间写作才能成功。如果你已经有一百万件事情要做,那么再加一件事,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旦是如果你不无所事事,那么你会觉得就算是下午两点起床,连洗漱都难以完成。

  正如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所说,运动中的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运动的状态。写小说的初稿时,只有保持繁忙的写作状态才能高效地完成目标。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特别沮丧,因为写作时总会被琐事打扰,被被家人打断,但其实这些都有益于促使你完成写作。也许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正是这些干扰激励你以更高的效率去写作。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繁杂的生活琐事和干扰让你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忙里偷闲。这也许只是一种内心转变,但往往就是这种想法的转变在改变着世界。

写作方法百科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通过新眼光去审视旧创意,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可能性。自由写作、聚合、封闭写作、剪切和粘贴、或挑一或混搭其他几种方法。总有一种能解救写作卡壳的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freew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