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是对中外历史的一个基本了解,我们在学习中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历史框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 1
第一课: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太平天国起义:
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重农民负担,人民奋起反抗。过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占领南京,改天京,建都,后开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强组建洋枪队,美国人华尔统领;
④1862年9月,在清溪击毙华尔。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10-1860.10,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 2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_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 3
1、 ▲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 4
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罗马帝国的兴衰
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文明名称周边河流、海洋名称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文字生产能力、大型工程城市国家机构和制度文化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圣斐斯法老、军队、刑法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解剖学,分科治病
古代西亚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空中花园乌鲁克,乌尔《汉莫拉比法典》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编制太阴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古代印度象形文字摩亨佐达罗种姓制度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中国
(夏商周)甲骨文青铜器
都江堰镐京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百家争鸣
西方
(古罗马、希腊)字母文字
(拉丁字母)万神殿,高架引水渠,古罗马竞技场,帕特农神庙雅典,罗马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十二铜表法》科学、哲学、戏剧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 5
维新变法运动知识点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
经济:发展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3)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知识点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