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
相关文章
其实历史学习也有自身的规律,要学好就应该掌握正确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二历史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 1
一、教情、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两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困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并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 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安排:
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 基础阶段:计划4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从课本中提炼一些填空题,精选部分选择与判断题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反馈,扎实基础。
提升阶段:计划2课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复习巩固。通过精选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 在材料题的处理中,以点拨为主,以学生记忆为辅。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题,关键的是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既要让学生好好审题,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材料题看起来题目很大,其实答案很简单,所以一定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组织政治语言,拓宽思维,把材料题答完整,答完善。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己努力,使大部分同学更优秀,让全体同学达标合格。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 2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71年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 3
第17课 内战烽火
1.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夏,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 4
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颂扬俄国革命;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颂扬了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杂志,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 5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4、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6、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主要内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以后)
三、评价
1、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不足: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肯定的倾向,是片面的,偏激的。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①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主力是学生,中心在北京;②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以后,主力由学生转向无产阶级,中心由北京到上海。(斗争形式由转变成罢工、罢市)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8、“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成立的历史条件:①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②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工人队伍壮大;③组织基础:共产党在上海、武汉等地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为党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2、成立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⑴时间:1921年7月 ⑵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⑶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⑷内容: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中心任务: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⑸意义:①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2、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领导:创办者: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开始时间:1926年7月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全国;
3、概况:①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②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③主战场:湖南、湖北;④先锋:叶挺独立团,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⑤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
4、结果: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5、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①作战方针正确;②国共两党齐心合力;③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援。
6、国民革命失败:
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4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失败的标志: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⑵失败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共领导人的妥协退让,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⑶教训:革命要成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
1、时间:1927年4月 2、事件: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2——13课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6)
一、国共十年对峙的原因
1、时间:1927年——1936年
2、原因: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国共十年对峙的表现
1、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提纲与复习计划.集锦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