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学习理科科目特别是物理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点,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围绕着某些核心而发散开来的,所以只有掌握好核心知识,那么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得差,小编整理了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1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介质的定义: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介质。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m,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要快。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到达鼓膜并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引起声音的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骨传声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入内耳刺激听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声音传播方式叫骨传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①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②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③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三、声音的特性

●频率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人耳能感知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音调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物体振动得慢,频率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响度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获取鱼群的信息。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2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3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 两个力 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3.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固体放在水平面上, F 压=G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

下图为重为 G的物体在接触面上静止不动时所指出的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5.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表示的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

单位是帕斯卡(Pa),还有百帕(h Pa)、千帕(K Pa)、兆帕(M Pa)。

定义式: P= F 压/S 受(P:压强(Pa)F压:压力 (N); S 受:受力面积 (m

2) 1 Pa=1 N/ m2这种由定义引出来的公式叫比值定义法;以前还有速度、密度都是这样引出来的。

注: S 指受力面积≠表面积≠接触面积

6.帕斯卡是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

强约为:1.5× 104Pa 。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大约为 20Pa;物理意义是 1 平方米的面

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20N。

7.增大压强的方法:①

F 压→, S 受↓可↑ P②S 受→, F 压↑可↑ P③同时↑ F 压、↑ S 受 可↑P。同理,反过来可以减小压强。

8.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9.液体压强:

(Pa) P= ρ 液 g h (ρ 液:液体的密度 (kg/m 3) ; h :深度 (m) 【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10.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1.计算压力和压强的一般方法:

①固体:先算压力,再由 P= F 压/S 受计算压强( 固体放在水平面上,F压=G)

②液体:先由 P=ρ 液 g h 计算压强,再由 F 压=P× S 受计算压力。

12.特殊情况:

①P=ρ固 g h 也适用于固体,但要求固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②F压=G也适用于液体,但要求液体放在水平面上,并且上下一样粗。

13.液体压力和压强的特点

15.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如锅炉水位计。

1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

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适用于静止的液体和温度、体积不发生变化的静止气体) 液压技术能在无噪音的情况下把力放大, 其放大的倍数由活塞面积的倍数决定。 公式为 F1/S 1=F2/S2,即 F2= S2/S 1 × F 1

17.固体

(能大小不变地) 传递压力,液体 (能大小不变地) 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

18.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一般有 p0 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大气压指直接和空气相连的气体压强,也就是空气压强,而气压指一部分的气体压强;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19.两个重要的实验:

①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 托里拆利实验:不但证明的大气压强的存在,还精确的测出了大气压值: 760mm汞柱高,即 P0=ρ 液 g h =1.01 × 10 5Pa(1标准大气压下≈ 1.0x10 5Pa)

20.大气压的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4

一、学好物理的重要性

1、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他揭示了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我们生活当中会遇到自然现象,那么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我们可以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比如说为什么天上能够下雨,而又什么又会下雪?冬天的时候家里的窗户上为什么会有雾气或是结冰?学习了物理我们就能够解释这些现象。

2、物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我们家家都用电,那么电怎么来的呢?家里有电灯,冰箱,电视等等电器,还有开关,插座,他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为什么有时候会跳闸呢?为什么有的电器很耗电呢?只有我们学习了物理才能了解这些知识,并且将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3、学好物理可以使我们正确并深刻的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比如当我们要装卸货物时,我们可以利用简单机械-斜面将货物搬到车上,这样可以省力。又比如汽车轮胎上有花纹可以增大摩擦,而自行车轮轴要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这些都是我们利用物理知识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例子。

二、怎样学好物理

1、首先要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物理的学习。有的同学认为物理很难,越学越觉得自己对物理失去了兴趣,这时候要学好物理就有一定难度了,所以我们首先要保持、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怎么提高呢?首先要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物理学习是一个探求未知的过程。要怀着好奇和求知来学习物理。把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现象用物理的知识解释,慢慢就会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然后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物理的奥妙。我们一直都听说的一个故事,牛顿在树下,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翻开久远的历史,看看科学家们的奋斗史,看看巨人的智慧。尤其是物理课本,那些公式不会再是枯燥的记忆,你要探求其中的奥妙。对于推理过程等等,你都要仔细琢磨。最后我们应该明白学习物理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更加不是老师、家长给我们的任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它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它是有用的,而且离我们也并不是很遥远,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研究,会使我们感觉物理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生动有趣的。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5

一、长度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二、时间

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最新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学习理科科目特别是物理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点,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围绕着某些核心而发散开来的,所以只有掌握好核心知识,那么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不会做得差,小编整理了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