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 1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F1+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 2

  知识点1 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①单位: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单位。

  ②国际单位制:为了便于交流,国家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2 长度及其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1km=103m=106mm=109μm=1012nm(103进率)

  1m=10dm=100cm=1000mm(10进率)

  换算方法:大换小乘进率,小换大除进率。

  ②刻度尺的使用(三看五会)

  (1)三看

  一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整刻度线量起;

  二看量程,量程决定了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三看分度值,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度。

  (2)五会

  一会选: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二会放:刻度线要紧靠被侧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整刻度线为零点。

  三会看:读数时,视线要垂直正对刻度线;

  四会读:读数时,除读到分度值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

  五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知识点3 测量误差

  ①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

  比较项目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仪器精密度不够;

  测量方法不完善;

  测量者估读时的偏差;

  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

  能否避免

  不能

  能

  减小方法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如何判断

  几组数据相差较小,一般仅估计值不同。

  所读数据与其他组数据相差很大,准确值不同。

  知识点4 时间及其测量

  ①时间的单位

  (1)基本单位:秒(s)

  (2)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3)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1min=60s;

  1s=103ms=106μs=109ns

  ②停表的使用(不估读)

  (1)停表的读数

  小表盘为分针,大表盘为秒针;

  小表盘指针指向半刻度线之前,大表盘在0~30s之间读数;

  小表盘指针指向半刻度线之后,大表盘在31~60s之间读数。

  (2)停表的使用

  调零:上好发条,按动复位按钮,使大小表盘指针都指向零刻度线处;

  启动:按动“开始/停止”按钮,开始计时;

  停止:再次按动“开始/停止”按钮,停止计时;

  读数:小表盘读分,大表盘读秒;

  归零:再次按动复位按钮,是指针指向零刻度线;

  记录:记录分针、秒针读数,注意记录单位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 3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5m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 4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皮影戏”、“立竿见影”等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 5

  一①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①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公式I=U/R

  ③电阻的串联R=R1+R2

  电阻的并联R=1/R1+1/R2

  ④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⑤安全用电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