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1

1、单项选择题的答题

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应答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哪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出;

(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

2、多项选择题的答题

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但不能肯定其它选项一定就是错误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判断,对犹豫不定的结论不要强行选择,以免影响得分。

3、填空题的答题

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2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压强公式

=ρgh

适用范围

通用公式:一般固体

一般液体

一般思路

水平面:F=Gp=F/S

先p=ρgh再F=PS

特殊思路

圆柱形物体p=ρgh

规则容器装液体:F=Gp=F/S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3

一、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二、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动和独立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错题本(好题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期末考试前,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内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课本也无济于事?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错题本或者叫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学无定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内化,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方法对了,坚持就能成功。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4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

纳米(nm)换算: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um;1um=103

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 5

1规律

学习物理的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2仪器

学习物理的工具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1.总纲:根据需要选器材,范围零刻最小值,使用规则认真记,记录准确加估读。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对齐,刻线紧贴视线垂,特殊方法四小类,积小成多曲线替。

3.弹簧称:竖直静止匀速读,力的平衡替换的,调零观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围。

4.温度计:热涨冷缩是原理,接触范围不脱体,体温特殊可脱体,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码零,刻盘指针对中块,左放物体右法码,游码始终加右盘。

6.平面镜:物像相等镜对称,物动像动含2倍,钟面问题十二减,全像镜长物一半。

7.凸透镜: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正,实像物近像变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距像距反向变。

8.杠杆:匀速转动或静止,力和力臂积相等,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点力点连线垂。

9.滑轮:轮上之力必相等,轴上之力轮2倍,省力必定费距离,轮上移距轴2倍。

10.定滑轮:固定不随物移动,支点轴上在园心,力臂相等为半径,省力一半不变向。

11.动滑轮:动滑支点在轮上,竖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计算要计重,不变方向费距离。

12.滑轮组:n个定动一根绳,定出2n变力方,如要2n多一股,动出多省方不变。

13.伏特表:内阻很大电流忽,并联要测的两端,若是串接在电路,V表有数A无数。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有效部位分清楚,无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类型。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