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
相关文章
物理学(physics)的研究对象: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包含哪些,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 1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同一液体、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的应用: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 2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 3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 4
1规律
学习物理的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2仪器
学习物理的工具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1.总纲:根据需要选器材,范围零刻最小值,使用规则认真记,记录准确加估读。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对齐,刻线紧贴视线垂,特殊方法四小类,积小成多曲线替。
3.弹簧称:竖直静止匀速读,力的平衡替换的,调零观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围。
4.温度计:热涨冷缩是原理,接触范围不脱体,体温特殊可脱体,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码零,刻盘指针对中块,左放物体右法码,游码始终加右盘。
6.平面镜:物像相等镜对称,物动像动含2倍,钟面问题十二减,全像镜长物一半。
7.凸透镜: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正,实像物近像变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距像距反向变。
8.杠杆:匀速转动或静止,力和力臂积相等,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点力点连线垂。
9.滑轮:轮上之力必相等,轴上之力轮2倍,省力必定费距离,轮上移距轴2倍。
10.定滑轮:固定不随物移动,支点轴上在园心,力臂相等为半径,省力一半不变向。
11.动滑轮:动滑支点在轮上,竖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计算要计重,不变方向费距离。
12.滑轮组:n个定动一根绳,定出2n变力方,如要2n多一股,动出多省方不变。
13.伏特表:内阻很大电流忽,并联要测的两端,若是串接在电路,V表有数A无数。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有效部位分清楚,无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类型。
3联系生活
学习物理的钥匙
物理现象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变知识为能力,才能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举如下例子:
1.长度测量:太薄太短少积多,圆形弯屈细线法。
2.相对运动:月亮走啊我也走,巍巍青山两岸走。
3.蒸发:凉晒衣粮吹风扇,水中不冷上岸冷。
4.液化:“白气”不是水蒸气,水气液化小雾滴,雾露石油液化气,蒸气汤手更厉害。
5.升华凝华:灯泡变黑霜和雪,冰冻衣服直晒干,人工降雨用干冰,下雪不冷化雪冷。
6.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形成,瞄准射击日月食。
7.平面像:镜子潜艇潜望镜,水中月亮镜中花。
8.折射:筷子变弯眼受骗,叉鱼河底像变浅。
9.增大摩擦:凹凸花纹洒灰渣,筷子提米要挤压。
10.增大压强:磨刀宽带地基厚,履带大象和骆砣。
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 5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_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有关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