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政治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 1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 2

一、名誉权1、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35页)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页)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④诬告。

二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一、我有肖像权

(一)、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1、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2、肖像的表现方式有: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3、肖像(的地位)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4、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含义:是自然人以其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肖像权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构成要件:

1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法律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未经本人同意或以欺诈手段取得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常见的有:未经本人同意而以其肖像制作商业广告、商品包装、印制挂历、用做期刊封面等等。另外,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出于侮辱他人人格、打击报复等目的,恶意损坏、丑化他人肖像的行为,或者出于不正当动机偷拍、翻印、悬挂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属侵犯肖像权,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清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如果有贬损、歪曲,和影响原照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虽然不构成侵犯肖像权,但根据当前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民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4、不属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 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

(2)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上嫌疑犯的肖像

(3)使用在特定场合会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 如参加集会、游庆典等活动的人的肖像

(4)为了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 如寻人启示上的照片;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

(5)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报刊上展示病人照片等。

(6)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的照片、录像。

二、维护姓名权

1.姓名权是人们相互区别的文字符号

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主要包括姓名决定权、姓名使用权.姓名变更权。

2、姓名权是对自己姓名的支配权

(1)、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2)、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3)、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民法通则 第99条: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的姓名权被侵害后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方式去维护。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构成要件:(一般表现形式:)

——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盗用他人姓名(未经同意授权,擅自实施活动,抬高身价,牟取利益。)

——冒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姓名,达成某种目的)

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盗用和假冒他人姓名、

不使用或歪曲使用他人姓名、以侮辱方式

使用他人姓名、故意错误使用他人姓名、

给他人取“浑名”或“绰号”等,均属于侵害

他人姓名权的行为;盗用或假冒他人姓名上大学,或者发函电欺骗或愚弄他人的,

也属于侵害姓名权的行为

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在第三十三条[侵害姓名权、名称权]中对此作了规定,“采取盗用、假冒、非法干涉、不当使用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的,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获得利益的,受害人有权在获利范围内请求赔偿损失。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 3

  1、财产归属的种类:p68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2、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p69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3、公民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4、公民的财产所有权:p70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

  利,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p72p7

  (1)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2)、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最为严厉、最有力、最有效的法律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

  6、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怎样做:p74

  ①所有人无法行使所有权,请求确认所有权②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请求赔偿损失; ③所有人的财产被毁坏或灭失,请求恢复原状 ④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发生争议,请求排除妨害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对财产采取查封等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二、财产留给谁

  1、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2、p76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3、继承人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扶养关系确立的,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4、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继承顺序继承。P77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5、继承权实现的方式:p78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法定继承: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有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达到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6、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p79属于遗嘱继承,是遗赠。

  7、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p80(1)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2)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无形的财产

  1、智力成果的含义: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也就是智力成果权。

  3、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4、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5、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①鼓励未成年人发扬创新精神,善于发明创造②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③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购买商品或者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2、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因而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

  3、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87因为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4、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p89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

  5、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有哪些?p90p91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安全权);对消费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

  1、就一双“慧眼”:①掌握消费知识、法律知识②学会理性消费,做聪明的消费者。

  2、消费者应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消费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

  ②我们自身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3、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效途径:

  ①消费者协会是消费争议的调解机构。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通过消费者协会去依法解决消费争议。

  ②消费者也可以选择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消费争议。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 4

  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

  本学科属于开卷考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虽然很多题目的答案不会让你很轻松的在书上的原话中找到,但是他们都是根据书中的知识点延伸出来的。这就需要同学们按题目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进行重组与整合。考前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材去复习,认真梳理每一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它们的准确内涵及使用范围。最后在脑海里形成有条理的知识体系,这样应对考试时就非常轻松了。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政

  政治考试题目很多时候都会与当下社会热点或者时事政治为例子让同学们发表观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政的能力。我们在复习时要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内外大事。利用业余时间多看报纸和新闻也是可以的。注意要明确哪些与教材的内容是吻合的有联系的,学会运用课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性认识。

  观察细节,感悟生活

  近些年的中考出题风格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大家也不要忽视对于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小细节和生活感悟。我们平时在家庭、学校里所承担的责任,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都有可能是老师们出题的点。如果学生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重视生活体验的话,那么对于这类题目也会非常有感触。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 5

  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

  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①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4、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页)答: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页第一段)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6、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答: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7、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答: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TAG标签: 政治 复习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初二下政治必备知识点维护人身权利1、什么是公民的人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