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化学是初三才开的一门课程,时间紧任务重,在中考备考时,一定要扎实基础,搞清楚初三化学应该怎么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 1

一、敞口露置的情况

1. 敞口露置质量增重

2. 敞口露置质量减轻

3. 敞口露置质量不变

二、化学变化前后溶液质量变化情况

1. 质量不变

2. 质量增重

3. 质量减轻

4. 质量可能增加可能减轻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 2

在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时,常出现以下错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常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反应,有些同学却用来解释一些物理变化;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时,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

例1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C. 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水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煤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致使剩下的煤渣质量不等于所用煤的质量;1g氢气在9g氧气中完全燃烧,由于有1g氧气过量而未参加反应,所以生成水的质量是9g,而不是10g;质量守恒定律是针对化学反应而言的,而100g水与100g酒精混合,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故B正确。

错因会诊:

错选A是由于对可燃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概念中的关键词没有抓住;错选C是不能明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而导致误答;错选D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意义理解不透,把反应物当成参加反应的物质了。

例2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体积;⑦物质的状态

A.②④⑤ B.①③⑦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理解。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由于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但在这一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既然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由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被破坏,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也就是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总数和生成物分子总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错因会诊 :

有些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往往就会把这部分的概念混淆,选出错误的答案。错选④、⑥、⑦是由于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没有记住。错选②是由于不明白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不能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 3

1. “化学反应”或“反应物”:

“应”字错写成“映”。

2. “生成物”或“反应后生成了…”:

“成” 字错写成“存”或“层”。

3. “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

“炭”字错写成“碳”。

4. “吸附作用”:

“附”字错写成“复”或“付”或“副”。

5. “石蕊试液”:

“蕊”字错写成“芯”。

6. “酚酞试液”:

“酚酞”字错写成“酚肽”。

7. “酒精灯”或“燃料酒精”:

“酒”字错写成“洒”。

8. “水槽”:

“槽”字错写成“糟”。

9. “爆炸极限”:

“爆”字错写成“暴”。

10. “天然气”:

“然”字错写成“燃”。

11. “溶解”:

“溶”字错写成“容”或“熔”。

12. “溶液的酸碱性”:

“碱”字错写成“咸”。

13. “酸碱中和反应”:

“和”字错写成“合”。

14. “饱和溶液”:

“和”字错写成“合”。

15. “化合反应”:

“合”字错写成“和”。

16. “置换反应”:

“置”字错写成“质”或“直”。

这些字,你都写对了吗?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 4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元素化合价。

第二节

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

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

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

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

2H2 + O2 = 2H2O

4 : 32 : 36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⑴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⑵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1.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2.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3.化学式书写错误。

4.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5.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

“↑”: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

“↓”: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

4配平

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1.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2.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3.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4.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即可。

5.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学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试着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背下来(有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对背方程式很有帮助)。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 5

一、极端假设

极端假设就是将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多种极端情况,并针对各种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例1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 B.30% C.50% D.70%

解析:

本题采用极端假设法较易求解,把原混合气体分两种情况进行极端假设。

(1)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则12/28=24%/x

x=56%,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56%=44%

(2)假设混合气体只含N2和CO2。设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y,则12/44=24%/y

y=88%,则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为:1—88%=12%

由于混合气体实际上由CO、CO2、N2三种气体组成,因此混合气体中N2的质量分数应在12%~44%之间,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二、中值假设

中值假设就是把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量值假设为中间值,以中间值为参照,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巧妙解题。

例2 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A.30% B.40% C.50% D.60%

解析:

此题用常规法计算较为复杂。由化学式计算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0%,氧化亚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约为77.8%。

假设它们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各为50%,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应为:(70.0%+77.8%)/2 = 73.9%。

题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73.9%,而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因此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应大于50%,显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三、等效假设

等效假设就是在不改变纯净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化学式,把复杂混合物的组成假设为若干个简单、理想的组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迅速解题。

例3 已知在NaHS、NaHSO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解析:

解此类题用常规方法显然不行,必须巧解,把五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转化为只含三种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由于Na和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等于Mg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以将“NaH”视为与“Mg”等效的整体,据此,我们就可以将原混合物假设为由MgS、MgSO3和MgSO4三种化合物组成。

通过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式观察可以看出,无论三种纯净物以何种质量比混合,混合物中Mg、S的原子个数比固定为1:1,混合物中Mg、S元素的质量比固定为24:32,因为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Mg的质量分数为:(24/32)a%=3a%/4,所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3a%/4=1-1.75a%。

四、赋值假设

赋值假设就是在有关化学式的无数据计算、以比值形式作已知条件或求比值的问题中,赋予某些特定对象具体的量值,化抽象为具体,以使问题顺利解决。

例4 青少年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海洛因是一种常用的毒品,其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68.29%H:6.23%O:21.68%,其余为氮。若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400,则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个数为( )

A.4 B.3 C.2 D.1

解析:

本题单纯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答题思路。

依题意可知:海洛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29%-6.23%-21.68%=3.8%,比海洛因中其它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小,且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又较大,因此我们不妨假设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可计算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8%=368<400,恰好符合题意,故一个海洛因分子中氮原子的个数为1,此题的答案应选D.

五、巧用定比

例5 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其中Fe的质量分数是31%,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

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由铁、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那只能求得硫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9%。

我们仔细分析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发现不管是FeSO4还是Fe2(SO4)3,硫元素的质量与氧元素的质量有固定的比值,为32比64,即1比2,又硫与氧元素的质量之和为6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

例6 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其中S的质量分数是25.6%,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解析:

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中也有三种元素,如果想用例5的方法去寻找三种元素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则毫无办法。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把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分为二种“成分”,一种是Na2S,另一种是O元素,很明显,在第一种“成分”Na2S中,钠元素与硫元素有固定的质量比,即46比32,而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5.6%,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6.8%-25.6%=37.6%。

例7 在混合物CO、HCOOH和C2H2O3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

本例题的解题方法与例6非常类似,在我们找不到C、H、O三种元素的固定的质量比关系时,我们想办法把混合物CO、HCOOH和C2H2O3分成两个固定组成的“成分”,即CO和H2O,所以,混合物CO、HCOOH和C2H2O3可以看成是CO、CO·H2O和2CO·H2O。

在H2O中,氢元素与水的质量比为2比18,即1比9,又已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H2O的质量分数为9a,则CO的质量分数为1-9a,而碳元素占CO的比例是12比28,即3/7,所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a)3/7。

六、化合价法

所谓化合价法就是根据化合价和为零列出方程求解。

例8 Na2S、NaBr的混合物中,钠的质量分数为37%,求Br的质量分数?

解析:

该题的解答用上述几种方法均难奏效,将混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利用起来,然后用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规律(化合价法)去列式求解不失为一种巧妙方法。

首先,设混合物的相对质量为100,Br的相对质量为x,则混合物中Na的相对质量为37,硫的相对质量为(100–x-37),从而得出Na、S、Br三种原子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7/23、(100-x-37)/32、x/80;接着,利用化合价法则列出方程----37x1/23+(100-x-37)x(-2)/32+x(-1)x/80=0;最后,解此方程求出x的值为46.6克,得出混合物中Br的质量分数为46.6%。

七、单独分析

单独分析就是单独分析混合物中每种化合物中所求元素的质量分数,对比总的质量分数(一般会凑好,其中一个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等于总的质量分数),简化计算,得出结论。

例9 已知FeO、Fe2O3、Fe3O4组成混合物中,铁与氧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20:5 B.9:20:33

C.2:5:3 D.5:6:3

解析:

已知的是混合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的是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然而单纯从质量关系的角度出发,却很难找到一条顺畅的答题思路。

如果能抓住已知条件,将质量比转化为原子个数比,问题的解答就会由“疑无路”进入“又一村”的境界:由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可得出混合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56:8/16=3:4。

由于混合物的成分之一Fe3O4中的铁氧原子数比与这一比值一致,因此,混合物中Fe3O4的质量无论多少,都不会影响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通过对FeO、Fe2O3组成特点的分析又可得出,FeO、Fe2O3必须按分子数1:1的比例混合,才能保证混合物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

从而得到混合物中三种氧化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任意数,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56+16):(56x2+16x3):任意值=9:20:任意值,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B。

八、元素守恒

例10 若干克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产物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20% B. 40% C. 60% D. 80%

解析:

经过完全反应后,因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可根据铜元素的质量守恒,得到产物氧化铜中铜元素和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即铜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0%,答案为D。

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测答案人教版上册参考模板_精选范文网

化学是初三才开的一门课程,时间紧任务重,在中考备考时,一定要扎实基础,搞清楚初三化学应该怎么学。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化学溶液质量分数知识点 1. 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 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说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