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
相关文章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一的历史学习也是如此,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 1
内容决定方法,方法决定能力。
基础知识彻底掌握:在概括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的是记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吃透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提升的是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课堂记忆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
运算准确性自信心的培养:提升的是学生的推理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析习惯的养成: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反思习惯的养成:提升的是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反思能力。
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 2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 3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要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是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要达到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该扎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应该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不断扩展知识面。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可以就自己的喜好侧重来读。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要明确的是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其实有更多的东西是无法讲解的,多读多看自能领悟——自能通神、自能提高。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彩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 4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 5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又如第8题“‘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面对初中历史怎么学好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大全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