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1
南朝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缀术》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天文历法
《大明历》510年正式颁行。
机械制造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2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年号为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期间,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2.626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他以贞观为年号。他进行改革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
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最的皇帝之一。
3.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她重用姚崇、宋璟等。
4.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是为唐玄宗。他的主要年号是开元。开元年间,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③唐玄宗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④废除严刑苛法⑤倡导节俭。经过唐玄宗的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6.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
7.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8世纪初,蒙舍诏统一个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8.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唐玄宗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9.唐朝时,日本派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其中的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是为中日的文化做出了贡献。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难,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两国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10.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朝贞观年间,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求取佛经,攥写《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3
一、学会听课
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复习阶段听老师讲课,听什么?听思路,听提炼,听挖掘,听补充、听小结,听解题方法的指导。听课过程中,一有所得,当即记于课本天头地脚处,以供备忘,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学会课后自己整理教材
在历史能力测试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闭卷的选择题;一是开卷的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同学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和迁移以及运用基本的历史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能力测试题都离不开考察你对教材的认识。所以,要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教材为本。在整理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知识主干化。在知识结构的框架下,记住其中的主干知识,不要孤立的记忆它。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按课标要求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内容和影响(或作用)。表现在课文中,即是每一课子目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多,记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并能由此而链接更多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积累量,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力,以及准确性。这部分往往会在闭卷的选择题部分来考察。
(2)知识线索化。在对每一单元知识结构整理的基础上,联系比较上一单元和下一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本册书的知识线索,这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在知识线索下,加强对知识因果关系的理解,有的事件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等等,注意全面、辨证、多角度地分析。并要注意这些历史对今天社会建设中的启示。这类知识一般在开卷部分以材料为载体多重设问来体现。有的同学往往认为历史考试中有很大部分是开卷的,所以没必要抓教材,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紧,如果对教材没整体认识和熟悉,根本没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因此,教材知识的线索化这个环节尤其重要。
(3)注意教材中的插图、文献材料和注释和课文中补充的小字。课文中的插图:可以用来加深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其中隐含的历史信息。其次,掌握一些识图的技巧,如,注意地形图中的图示含义、线条的走向和古今地名国名的变化;了解人物图中的神态;发现景物图中的细节和特征等。文献材料:一般在课文中用黑体字表现,它是史实来源的第一手材料或第二手材料,学习时,注意其出处,联系课文相关内容,解读其中语句的含义,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证结合的学习方法。小字部分往往容易在检测中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个环节的培养有利于我们在考场上把没见过的材料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4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 5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历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