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历史学科的生命在于真实。用史实来说话,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史实的全面掌握是复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 1

一、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产业革命,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二、为什么要进行工业革命?

18世纪中期,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增加商品产量,人们想法设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三、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进行的前提条件:

17世纪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四、工业革命的大致过程:

1、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18世纪60—70年代,先后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80年代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些提高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和质量。

2、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后来,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也很快采用了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

4、机器的大量使用和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问世。(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5、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 2

【时代特征】

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1.经济方面:13、14世纪,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发展。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3.市场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核心考点】

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5.达·伽马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哥伦布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7.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8.“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非洲——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欧洲。其中从非洲到美洲一段贩运的是黑奴,充满了血腥性。

9.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 3

写出下列事件的详细地点

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 );

炎帝打败炎帝之战地点( );炎黄大战蚩尤地点( );周武王灭商之战( );殷墟( );天府之国( );老子故乡( );孔子故乡( );灵渠( );秦长城东西起止点( );陈胜吴广起义地点( );张楚政权建立地点( );项羽打败秦军战役( );项羽失败自刎之地( );

张骞第一次出使目的地( );陆上丝绸之路出发地( );西域都护府驻地( );曹操打败袁绍战役( );孙刘联军打败曹操战役( );三国时台湾名称( );南朝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 );

东晋打败前秦的著名战役( );南北朝著名石窟( )和( )。

D.第四部分 重要人物复习

1.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部落有( )、( )、( )等。其中( )(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相传黄帝时,( )创造文字,( )制作音律,( )发明缫丝和纺织。

3.黄帝后,黄河流域三位著名部落首领,先后禅让的是( )( )( )。其中治水有功的是( )。

4.商代,迁都到殷的君王是( )。

5.周文王“愿者上钓”,得贤臣辅佐,其后封到齐国的是( )。

6.与民争利,导致“国人暴动”的周代暴君是( ),为博妃子一笑而亡国的周代昏君是( )。

7.1929年青年学者( )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1899年,清朝人( )首次发现甲骨文。

8.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他得到贤臣( )辅佐,以“( )”名义成就霸业。

9.战国时期,晋国为( )( )(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 )取代。

10.公元前356年,秦王( )重用( )变法,国力大增。

1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守( )修建都江堰。

12.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其中秦王指( )。

14.秦始皇派大将(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5.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是( )和( )。响应起义的有( )和( )等起义军。

16.楚汉之争的双方是( )和( )。取胜的是( )。

17.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 )和( )两位君王。

18.汉武帝采纳大臣( )建议,实行“推恩令”。采纳文士( )建议“罢百尊儒”,儒学于是成为正统。又派遣( )出使西域,以击败匈奴。最终成就了大一统局面。

19.西汉末年,外戚( )篡汉,建立新朝。刘秀灭新朝东汉建立,出现光武中兴,光武指( )。

20.184年,( )领导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统治。

21.( )通西域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今地区。保护丝路商旅往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战略,古丝路重新焕发异彩。

22.东汉( )改进造纸术,他是今湖南( )人。

23.东汉名医( )后世称“医圣”,( )称“神医”。

24.《史记》作者(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5.道教兴起于东汉民间,( )创立太平道,( )创立五斗米道。佛教在( )末年传入中国。创始人是古印度王子( ),又称“( )”。东汉( )时,建白马寺让人释经,佛教由此在中国兴起。

26.东汉末,曹操把( )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27.官渡之战双方是( )和( ),赤壁之战双方是( )和( )联军。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8.三国时,吴国孙权派( )去夷洲,台湾和大陆开始有正式交往。

29.蜀汉在( )治理下,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30.三国魏权臣( )后代篡位建立西晋,西晋( )时,昏庸无能,出现“八王之乱”,国力日衰。

31.十六国时,前秦( )重用汉人( )主政,国势日强。

32.东晋时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王”指的是( )。

33.194年,北魏( )迁都洛邑,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34.北朝( )著《齐民要术》,在世界农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5.南朝科学家( )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36.曹魏著名书法家( )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绝世之作。

37.东晋书法家( )代表作《兰亭序》,世称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誉为“书圣”。

38.东晋最著名画家是( ),代表作为《 》、《洛神赋图》。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 4

【时代特征】

近代化早期探索: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

1.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入20世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

【核心考点】

1.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和筹建新式海军。

5.洋务派为自强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为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有: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6.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积极作用)

7.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9.《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0.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谭嗣同。

1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2.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3.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 5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 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 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5、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历史学科的生命在于真实。用史实来说话,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史实的全面掌握是复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 写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