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相关文章
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那么你知道初中历史知识点如何归纳与记忆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1
1.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明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①废除丞相制,取消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施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4)八股取士(5)
3.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渐建立对全国的统治。雍正时,建立了军机处,它是皇帝专权的工具。
4.明清时期,仍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但考试的内容和文体的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的文句,考生答卷必须按照呆板的格式书写,所论述的内容须遵循宋朝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的八股文,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力措施,它禁锢了人们是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5.是统治者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在历以明清时期最厉害,清朝达到顶峰。在的威胁下,人们不敢谈论政治,惧怕作文写诗,大批书籍被焚毁,不少人死于冤狱。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后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在以后的20多年里,郑和又率船队六次下西洋。他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意义: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7.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戚继光奉命到浙东一带抗击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他组建了“戚家军”。1561年台州战役以后基本上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几年以后又到福建/广州东南沿海外寇基本平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彪炳千秋。
8.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2万多人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攻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据点赤嵌楼,并将荷军围困在台湾城长达数月。1662年初,荷军投降。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9.郑成功死后,其子孙争权夺利,致使政治日益腐朽,势力大减,台湾又面临被侵略的危险。为此,康熙皇帝命施琅率军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10.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派兵打败俄军,战后,沙俄政府与清政府就中俄边界问题进行谈判。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定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11.清朝时期,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和五世班禅,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班禅的继承人,并且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廷对x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2.17世纪清政府平定葛尔丹叛乱和18世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后,为了加强对北部和西部边疆的统治,先后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梨将军,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13.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的国家。在辽阔的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儿等5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4.清朝康熙到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盛世之中潜伏着危机。乾隆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统治集团奢侈,吏治,军队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强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15.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并开放广州、宁波等地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到乾隆年间,面队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布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章程和条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2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3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 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要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洋务运动的内容:①洋务运动 前期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 军事工业;②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③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4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 5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关于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