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相关文章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1
【时代特征】
1953-197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1.制度的确立:
(1)工业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政治上: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上: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2.道路探索: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
(3)建设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核心考点】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物质基础是“一五”计划;法律保证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实施背景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4.“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分布的特点:地域上主要在东北地区,行业上主要集中在重工业。
6.“一五”计划的成就有: “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7.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加入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实现公私合营,采取的政策是赎买政策。
10.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1.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1976年是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
12.英模人物有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3.十年(1966—1976年)使我国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拉大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2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人物郑和时间1405-1433次数7次人数27000 多人船数200 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 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3
【时代特征】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平静。1929年开始,世界再次动荡起来,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核心考点】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德等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危机,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措施有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发展社会福利。
4.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希特勒上台执政,成为国家元首;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掌握政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6.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0.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对日作战的是雅尔塔会议。
1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2.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4.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合作。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4
【时代特征】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巩固了人民政权。(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 5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年
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略)
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
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
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初一部编版历史重要地名复习资料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