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政治复习计划集锦,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 1
1、自学环节
①自读。反复阅读新教材,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脉络,既读书又读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落实到教材之中。②思考。积极独立思考,明确重点、难点。③找出问题。将课文中尚未弄懂的问题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出标记。④补习。补习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汇。⑤练习。寻找自学思考题答案。
2、 听课环节
①全神贯注,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做到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并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②目的明确。带着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听课。③多思、勤问。要确立多个思维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理解所学问题,大胆回答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④认真读图表。历史教材有很多图表,学生应根据要求,认真的读,运用图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观点。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⑤做好课堂笔记。要听记统一,有详有略,不但要用文字记,而且要利用图表进行记录。
3、复习环节
①尝试记忆。合上课本,回忆所学内容,如有模糊问题,翻开课本后再记忆。②将知识系统化,要抓住中心问题,将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纲目清晰,条理分明。③整理笔记。通过尝试回忆,再一次阅读课文、图表,对笔记进行补充、纠正、整理,有利于深入掌握。④填图表、忆图表。先做历史填充图,最后合上图表回忆,如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阅图表后再忆,直到清晰为止。⑤及时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不遗忘,才能记得牢固。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 2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
2.蒙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1227年)、金(1234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60年)→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南宋灭亡(1276年)→元朝统一(1279年)
3.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评价文天祥抗元: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他为反抗少数民族掠夺和压迫而抗元,体现了我国人民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崇高气节,要给于肯定。
5、岳飞、文天祥、陆秀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一心报效国家,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国家民族大义,坚贞不屈,不怕牺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元世祖的统治: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治国安民”,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设立机构,建立年号。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 3
一、唐朝:
1.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3.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并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贞观初年)
5.鉴真玄奘精神: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宋朝: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三、明朝:
1.郑和下西洋(明成祖在位时)
规模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条件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海外的奇珍。
到达地区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壮举的,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河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抗倭英雄)
原因
明朝中期,中国沿海的“倭患”严重。
事迹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3. 郑成功收复台湾:事件、意义
四、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施
只开放广州,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五、启示:①闭关锁国是国家落后;②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③要顺应时代潮流,走改革开放之路。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 4
1
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特别适用于初一学生,因为初一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还比较欠缺,侧重于机械记忆,如果把一些枯燥的知识编成顺口溜,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 (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2
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例如:记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如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南昌起义的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
3
串联记忆法
串联记忆法是将所记忆的几项内容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串起来记忆。通过串线,按历史发展的线索,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这样会便于理解和巩固。
例如:用串联法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4
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对比,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例如:中共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举行;“三国鼎立”的年代: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称吴王。世界近代历史开始(1640年)和中国近代历史开始(1840年)刚好相隔200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对于这样的时间,只要记住一个,另外两个也就记住了。
5
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归纳能力。
例如: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但记忆方法是需要自己再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琢磨,上面的几种方法我们也不能全部生搬硬套,需要我们灵活掌握。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 5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资料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