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
相关文章
地理选择题蒙题技巧基本方法是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做题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 1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
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 2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符合“网阅”要求)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 3
例7、以半岛为例,主要半岛我国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亚洲有朝鲜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欧洲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非洲有索马里半岛;北美洲有拉布拉多半岛。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 4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 5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6届今年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
(1)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
(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5、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
(题干告知信息“占全球、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
(1) 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
(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经线
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
方法一:快速浏览题肢,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
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兼看移动方向
7、航空发射基地的区位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
(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6)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
8、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选择大题双管齐下
(5)人类活动—通过等温线的局部特殊情况来处理这类题型,80%选“市区”这个选项。
9、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出题边缘化
凡是涉及到这类题的时候,知识迁移快速移到“我国的西北地区、进一步推到中亚地区”和“青藏高原,进而推到其他地区的高原”标准论述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XX的积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
10、影响太阳幅射的因素:纬度+地形+光照
(1)纬度低,太阳幅射强;
(2)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幅射的削弱少;
(3)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11、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局部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
(1)大气环流:单一气压带(单一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坡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海拔(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形成凉爽的热带草原气候);
(3)局部下垫面:植被和部分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区和冬季的美国五大湖沿岸最为突出)
(4)海陆位置:如果是大区域,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如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但如果是局部范围有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如福建的东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区地区就是一个特例)
(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6)人类活动: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岛效应等;
如在选择题中遇到“降雨”类的题目—秒杀之道
第一、看闭合状,找低压中心或气旋中心
第二、看凸起方向,找低压槽,通过“锋面气旋、西冷东暖、冷锋后暖锋前”这个技巧来处理。
第三、快速判断季节,是否与季风有关。
第四、快速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来判断大气一流的中影响因素。
这样,就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12、气候特征的描述:气温+降水+组合 (或分要素论述)
(1)气温特征的描述=气温大小+年变化幅度+日变化幅度
(2)降水特征的描述=降水量大小+年际分配+季节分配
【注】气候成因两种模式的分析
(1)地带性分布模式:太阳幅射+大气环流;
(2)非地带性分布模式:地形+洋流(识记三种气候的几个特殊性分布及其分析)
13、“风向”类的题目—四大思维,即可拯救
(1)读数字,就近“作垂线,伸手”即可得出
(2)看到纬线,快速画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准确定位 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地区,判断季节,明确四大风向及原因
(4)题目中有锋面,看符号凸向,快带画出箭头,即可得出答案。
14、全球三大环境问题—“全球化思维”培养
首先观察选项,看题肢中是否具有“全球性思维”的选项,有必选之,如果没有,根据情况而定
全球气候变暖
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
(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2)人为原因: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②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主要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3.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方法技巧
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时,主要从全球变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下图所示:
15、气象灾害类题型—两表定调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成因
危害
防御
台风
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强风: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特大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村镇。特大风暴潮: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预防;营造沿海防护林
暴雨洪涝
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大暴雨
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牲畜遭受冻害;交通、通信受到影响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预报和警报,提前为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2.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类型
成因
多发区
危害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方法技巧
1.自然灾害的分布
(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3.防灾措施
(1)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
(2)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16、凡是涉及到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性问题—秒杀之道呈现
(1)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7、8两北雨茫茫,受副高控制,快速选之即可)
(2)华北春旱—(3、4、5,第一选气温,第二选雨带,最后选生产生活用水)
(3)台风、飓风、风暴潮—(夏秋季节,找圈圈,判断季节)
17、涉及到海水温度的题型秒杀技巧—“四高四低”
18、涉及到海水盐度的题型秒杀技巧—四看法
(1)看纬度—蒸发量和降水量
(2)看海拔—结冰和融冰
(3)看洋流—暖高寒低
(4)看河流—淡化
19、渔场区位—四地一指向
温带海区、浅海大陆架、洋流、河口处,一指向:丰富的饵料、营养物质和盐类)
20、盐场区位=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
地理必修二农业地理的设题技巧整理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