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
相关文章
历史故事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指刚刚发生的故事,比如新闻故事;一种是指未来发生的故事,比如科幻故事;还有一种是指过去发生的故事,比如成语故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1、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3、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4、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5、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6、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7、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8、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9、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10、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11、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12、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13、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4、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15、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16、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17、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18、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19、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20、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1、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2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23、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24、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5、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26、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 1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淮北各军。可是此时的刘波正身染重病,闭门不出。
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诏书,刘波感到非常为难。他的身体很虚弱,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动中建立功勋,可是他又不能说:“皇上,您的任命错了。”因此,刘波的内心非常矛盾。
刘波想了一阵,还是觉得不能贻误国家大事,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意见,供朝廷进行参考。他边写边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龙颜不悦,也不便责备他这个病人。
他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再联想到如今的时势,因此暂把戒律放在一边,放肆、直率、毫不隐瞒地把所想到的话都讲出来,希望您能采纳我的意见。”
在奏疏中,刘波不但指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还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治国之术,以及怎样任用人才都写在上面。
没想到刘波的病情越来越沉重,等到他写好奏疏以后,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 2
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个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考场文风因此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了。
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许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历史名人故事(三)
从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故事启迪】徐霞客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同样,年轻人在人生经历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情绪,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历史名人故事(四)
巴金的故事
一日,几位友人光临寒舍。小酌之后,大家围炉而谈。聊着聊着,一位朋友突然问起,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顿时,在座的各抒己见,可谁也说不清真正的朋友该是什么样的。
过了一会儿,一位朋友讲了一件文坛往事:
1962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突然,电话铃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当电话中传来汪琦母子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萧珊专门前来陪伴他。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听完这个故事,小屋里安静了许多。大家心里明白,在巴金夫妇心细如发、体贴入微的行为面前,所有关于朋友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最沮丧、最无助、最困顿、最黑暗的时候,那个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历史名人故事(五)
【齐白石】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 3
子产放生
子产放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出处】《孟子·万章上》。
【释义】子产:春秋时,郑国人,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心地善良。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贤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心地仁厚。他常济贫并救人于危难,喜欢行善,特别是从不杀生。
一天,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活鱼。这些鱼很肥,做成菜肯定是一道美味。子产非常感激朋友的好意,高高兴兴地收下了礼物,然后吩咐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池里。”他的仆人说:“老爷,这种鱼是鲜有的美味,如果将它们放到鱼池中,池里的水又不像山间小溪那样清澈,鱼肉就会变得松软,味道也就不会那么好了。您应该马上吃掉它们。”子产笑了:“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我怎么会因为贪图美味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仆人只得遵照命令。当仆人把鱼倒回池中时,眼见鱼儿悠游水中,浮沉其间,子产不禁感叹说:“你们真幸运啊!如果你们被送给别人,那么你们现在已经在锅中受煎熬了!”
【成长心语】
孔子称赞子产:“有仁爱之德古遗风,敬事长上,体恤百姓。”子产因其聪明和善良,而被人们传诵至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一件很小的坏事就去做。因为生活其实就是由这些小事堆积形成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善和小恶会成为日后那些大善和大恶的基础。人人都应该存有善念,心中有善就会觉得生活很充实。人的行为都要符合道德的准则,要对的起自己的良知,这是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前提条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哲理。
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 4
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引的母亲。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从其墓中挖掘推断她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妇好墓中出土的钺应属仪仗,由专人持握立于战车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钺这种仪仗作用在我国早期的墓中多有发现。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妇好不幸在三十余岁去世,不过在商朝时期也不能算是早逝,然而,相对于在位59年的武丁来讲确实算是过早的逝去了,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外丙——朝开国君主汤之子,商朝第二任天子
外丙(前1642年~前1584年),商朝第二任天子,子姓,名胜,一作卜丙,商朝开国君主汤之子,汤的太子太丁因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为太子,汤病死后继位,是为外丙元年,伊尹摄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享年58岁,传位其弟仲壬。外丙:甲骨文作“卜丙”,姓子,名胜,成汤的次子,商朝第二任君主,死后追谥为哀王。
《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竹书纪年》曰:外丙胜居亳(今商丘)。在位仅三年便得病而亡。因为太子太丁早死,儿子太小,所以就立了外丙(一说商朝实行的是兄终弟及制)。外丙即位后,仲虺、伊尹二相继续辅政,以宽治民。外丙尊商汤为“宗汤”,给予了隆重的祭祀。《礼记·祭法》说:“商人祖契而宗汤。”甲骨文中有不少祭祀太丁的记载,因为太丁是商汤的长子,虽然没有继位,但仍然作为直系的先王之一奉祀于祖庙。《史记》又载:“‘外丙即位三年,崩’,传位与仲壬。”
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 5
腰斩李斯
自从陈胜、吴广起事后,各地义军此伏彼起。这时,秦二世听从郎中令赵高的建议,深居宫中,一切政事都由赵高决断。赵高与李斯有夙怨,赵高就趁机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又诬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与义军私通。李斯想上书申辩,却被赵高扣下。赵高派人四处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认罪,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断。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协助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反对“以古非今”,提议焚书坑儒。他还按照秦始皇的命令,为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及度量衡作出了卓越贡献。后因赵高的诬陷而被腰斩于咸阳。
中国商朝历史人物故事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