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
相关文章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 1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
A 成就
①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②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纸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影响
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A 成就
①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影响
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
A 发明历程
①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②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
④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⑤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影响
火药传至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
A 发明历程
①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
②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
③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影响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概况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3、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星表)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历来备受重视。
(2)成就:
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医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中药:《本草纲目》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
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 2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时间:抗战胜利后(1945—1949)
原因:a.美国的经济掠夺。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 3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 4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 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4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高二历史西方国家知识点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