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数学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 1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写出点M的集合;

列出方程=0;

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 2

1.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2.回复力:回复力是指振动物体所受到的指向平衡位置的力,是由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回复力的作用效果总是将物体拉回平衡位置,从而使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回复力是由振动物体所受力的合力(如弹簧振子)沿振动方向的分力(如单摆)提供的,这就是回复力的来源。

3.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是指物体在振动中所受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此时振子未必一定处于平衡状态.比如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虽然回复力为零,但合外力并不为零,还有向心力.

4.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方向总是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的位置—总是背离平衡位置向外;

②振幅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它描述的是振动的强弱,振幅是标量;

③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④相位用来描述振子振动的步调。如果振动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则振动步调相反,为反相位.

5.简谐运动:

A、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

、单摆的周期。由本身性质决定的周期叫固有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振幅(振动的总能量)无关。

6.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象:x=Asin(ωt+φ0)简谐运动的图象描述的是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因而振动图象反映了振子的运动规律(注意:振动图象不是运动轨迹)。由振动图象还可以确定振子某时刻的振动方向.

7.简谐运动的能量: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振动是理想化的振动,此时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振动的能量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振动的能量越大。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 3

一、事件

1.在条件SS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在条件SS的随机事件.

二、概率和频率

1.用概率度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决策提供关键性依据.

2.在相同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3.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P(A),P(A).

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四、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

4.概率的加法公式: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5.对立事件的概率:

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P(A)=1-P(B).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 4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 ,则 ”形式的命题中的 称为命题的条件,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 ,则 ”,它的逆命题为“若 ,则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 ,则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 ,则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 ,则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 ,则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 ,则 是 的充分条件, 是 的必要条件.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

当 、 都是真命题时, 是真命题;当 、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 和命题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

当 、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 是真命题;当 、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

若 是真命题,则 必是假命题;若 是假命题,则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 ”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 中任意一个 ,有 成立”,记作“ ,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 ”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 中的一个 ,使 成立”,记作“ , ”.

10、全称命题 : , ,它的否定 : ,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 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高二的数学知识点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必背知识点,希望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