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数学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5

高二阶段的学习既不像高一是对环境感到陌生,也不会像高三那样学习紧张。在这一年里,学习成绩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自觉性,也是提高自学水平为高三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考试复习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 1

双曲线几何性质

1.动点 与点 与点 满足 ,则点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则离心率为____________

3.过原点的直线 与双曲线 有两个交点,则直线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4.已知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 ,则 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椭圆 和双曲线 有公共焦点,那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

6.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 原点,两个焦点 分别为 和 ,点 在双曲线上且 ,且 的面积为1,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7.若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 ,其离心率为     .

8.双曲线 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9.设 是双曲线 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 ,则 的值为     .

10.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且经过点 ,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11.若椭圆 和双 曲线 有相同的焦点 ,点 是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则 的值为     .

12. 是双曲线 左支上的一点, 为其左、右焦点,且焦距为 ,则 的内切圆圆心的横坐标为     .

13.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且与双曲线的实轴垂直的弦叫做双曲线的通径,则双曲线 - =1的通径的长是_______________

14.双曲线16x2-9y2=144上一点P(x0,y0)(x0<0 )到左焦点距离为4,则x0= .

15.已 知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为双曲线上一点,若 且 ,求双曲线的方程.

16.如图,某农场在 处有一堆肥料沿道路 或 送到大田 中去,已知 , ,且 , ,能否在大田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 于界线一侧沿 送肥料较近?若能,请建立适当坐标系求出这条界线方程.

17.试求以椭圆 + =1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双曲线 - =1的渐近线相切的圆方程.

参考答案

1. 2. 或 3. 4.

5. 6. 7. 8. 9. 7 10.

11. 12. 13. 14.

15。解 设|PF1|=r1,|PF2|=r2,半焦 距为c.由题设知,双曲线实半轴长a=2,且c2=4+b2,于是|r1-r2|=4,但r2<4,故r1>r2.所以

因为|PF1|?|PF 2|=|F1F2|2,故

因为0

又b∈N,所以b=1.

16.解题思路:大田ABCD中的点分成三类:第一类沿MA送肥较近,第二类沿PB送肥较近,第三类沿PA和PB送肥一 样远近,第三类构成第一类、第二类点的界线,即我们所要求的轨迹,设以AB所在直线为x轴, 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为界线所在曲线上的 一 点,则满足|PA|+|AM|=|PB|+|BM|,于是|PA|-|PB|=|MB|-|MA|=2.可知M点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一支 其方程可求得为 在矩形中的一段.

17. 解:由椭圆 + =1的右焦点为(5,0),∴圆心为(5,0), 又圆与双曲线 - =1的渐近线相切,即圆心到直线y=± x的距离为圆的半径.∴r= =4 于是圆的方程为(x-5)2+y2=16.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 2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 3

1.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

2.辅助角公式asint+bcost=(a^2+b^2)^(1/2)sin(t+r)cosr=a/[(a^2+b^2)^(1/2)]sinr=b/[(a^2+b^2)^(1/2)]tanr=b/a

3.三倍角公式sin(3a)=3sina-4(sina)^3cos(3a)=4(cosa)^3-3cosatan(3a)=[3tana-(tana)^3]/[1-3(tana^2)]sina_cosb=[sin(a+b)+sin(a-b)]/2cosa_sinb=[sin(a+b)-sin(a-b)]/2cosa_cosb=[cos(a+b)+cos(a-b)]/2sina_sinb=-[cos(a+b)-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

向量公式:

1.单位向量:单位向量a0=向量a/|向量a|

2.P(x,y)那么向量OP=x向量i+y向量j|向量OP|=根号(x平方+y平方)

3.P1(x1,y1)P2(x2,y2)那么向量P1P2={x2-x1,y2-y1}|向量P1P2|=根号[(x2-x1)平方+(y2-y1)平方]

4.向量a={x1,x2}向量b={x2,y2}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_Cosα=x1x2+y1y2Cosα=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x1x2+y1y2)根号(x1平方+y1平方)_根号(x2平方+y2平方)

5.空间向量:同上推论(提示:向量a={x,y,z})

6.充要条件: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0如果向量a//向量b那么向量a_向量b=|向量a|_|向量b|或者x1/x2=y1/y2

7.|向量a向量b|平方=|向量a|平方+|向量b|平方2向量a_向量b=(向量a向量b)平方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 4

复合函数定义域

若函数y=f(u)的定义域是B,u=g(x)的定义域是A,则复合函数y=f[g(x)]的定义域是D={x|x∈A,且g(x)∈B}综合考虑各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取他们的交集。

求函数的定义域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⑴当为整式或奇次根式时,R的值域;

⑵当为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不小于0(即≥0);

⑶当为分式时,分母不为0;当分母是偶次根式时,被开方数大于0;

⑷当为指数式时,对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底不为0。

⑸当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它的定义域应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集合的交集。

⑹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上自变量的取值集合的并集。

⑺由实际问题建立的函数,除了要考虑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要求

⑻对于含参数字母的函数,求定义域时一般要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并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为非空集合。

⑼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⑽三角函数中的切割函数要注意对角变量的限制。

复合函数常见题型

(ⅰ)已知f(x)定义域为A,求f[g(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g(x)的范围为A,以此求出x的范围。

(ⅱ)已知f[g(x)]定义域为B,求f(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B,以此求出g(x)的范围。

(ⅲ)已知f[g(x)]定义域为C,求f[h(x)]的定义域:实质是已知x的范围为C,以此先求出g(x)的范围(即f(x)的定义域);然后将其作为h(x)的范围,以此再求出x的范围。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 5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公共点P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2、二面角的记法:二面角α-l-β或α-AB-β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高二数学知识点5

求导数的方法

(1)基本求导公式

(2)导数的四则运算

(3)复合函数的导数

设在点x处可导,y=在点处可导,则复合函数在点x处可导,且即

二、关于极限

.1.数列的极限:

粗略地说,就是当数列的项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趋向于A,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记作:=A。如:

2函数的极限:

当自变量x无限趋近于常数时,如果函数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就说当x趋近于时,函数的极限是,记作

三、导数的概念

1、在处的导数.

2、在的导数.

3.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k=,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注:函数的导函数在时的函数值,就是在处的导数。

例、若=2,则=()A-1B-2C1D

四、导数的综合运用

(一)曲线的切线

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就是曲线y=(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由此,可以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具体求法分两步:

(1)求出函数y=f(x)在点处的导数,即曲线y=f(x)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k=;

(2)在已知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的条件下,求得切线方程为_。

TAG标签: 数学 知识点

高二数学知识点详细笔记整理_精选范文网

高二阶段的学习既不像高一是对环境感到陌生,也不会像高三那样学习紧张。在这一年里,学习成绩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自觉性,也是提高自学水平为高三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数学考试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