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5篇
相关文章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小编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上学期政治会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1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重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重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重点)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2
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重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既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重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重点)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3
课前预习,预留问题
政治的条条框框很多,如果不提前预习,上课可能会觉得学的很吃力。提前预习一遍,上课就会轻松很多,预习也可以让我们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
上课认真,抓住重点
上课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课内容,讲课重点。积极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没听懂的地方及时提出问题,请求老师帮忙解答。
课后复习,检验效果
课后复习,课后做题,是检验自己的听课效果,检验自己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程度。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每月一次的自我检测,对于失误的地方及时找出原因,尽快改正。
举一反三,从容应对
现在很多人学习政治的一个弊端就是,只看答案,不自己思考。对于政治,一定要自己思考考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考,举一反三。
死记硬背,原则理论
这里所说的死记硬背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要死记硬背,而是对一些理论和原,平时做题用到的硬性知识点做到滚瓜烂熟。
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政治考点,很多是时政。所以一定要关注新闻,对问题有了足够的理解,通过适当的刷题训练,一方面更加巩固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掌握能够熟悉题型和解题技巧。
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4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7、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8、文化传播的形式:商业贸易,人口迁移,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9、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
10、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1)传统习俗的继承(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11、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
1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5、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7、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0、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什么?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8、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9、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你如何判断和选择?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国家,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来加强宏观调控。
30、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是怎样的?(为何要坚持二者的统一?)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31、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2、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5
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
1、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
2、第一产业(农业)
(1)含义: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地位和作用:(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3、第二产业(工业)
(1)含义: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4、第三产业(服务业)
(1)含义: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2)地位: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意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崛起,并在各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
(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
三、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浙江高二政治知识点5篇_精选范文网




